Post List #1
今年,對北堂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我們從十月開始推動為擴堂奉獻,計畫2025初開工,年底完工。我們在2005年完成了崇拜中心、教育中心與蒙恩屋行政中心的第一期建築,但是,神還託付給我們16,000平方英尺的面積,預備作為家庭中心,尚未興建完成。
Post List #3
北堂二十周年回顾与前瞻
聖經記載所羅巴伯帶領猶大人,從被擄之地巴比倫回歸耶路撒冷,重建70年前被毀的聖殿。他們遭遇極大的攔阻,被迫停工15年。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神排除所羅巴伯和猶大人所面臨的一切困難,使他們順利重建聖殿。聖殿的至聖所代表神的同在,聖殿重新成為他們信仰和生活的中心。
Post List #3
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
今年,對北堂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我們從十月開始推動為擴堂奉獻,計畫2025初開工,年底完工。我們在2005年完成了崇拜中心、教育中心與蒙恩屋行政中心的第一期建築,但是,神還託付給我們16,000平方英尺的面積,預備作為家庭中心,尚未興建完成。
基督信仰光照下的“理想婚姻”
有一种誓言常令我动容,那就是在西方传统的婚礼上,牧师引导新人所说的:“从今天开始,无论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我都将毫无保留地爱对方,不离不弃,直到永远……” 这份誓言,不仅是彼此的承诺,更是对上帝的一份信仰宣告,这对于现今社会中,被日益物质化商品化的婚姻观来说,尤其显得崇高与神圣。
Marriage is a furnace of iron sharpening iron
We are a family of four. Ryan has a younger sister, Cody. Both were born in Louisville, Kentucky, a place where Kentucky fried chicken is very popular. (Just in case you do not know how to say it, it’s Louisville instead of LouiSville.) If you are here today, you are part of…
《恩语》是亚特兰大华人基督教会北堂(ACCCN)创办的季刊杂志,2005年创刊。恩语有四个栏目:牧者的话、宣教无国界、主内生活、感恩见证,以文字见证真理、传扬基督、分享恩典。《恩语》把各样恩典故事搭配在一起,仿佛四季分明的亚城天气:好像春雨从天而降,滋润一片绿草地;如同夏阳普照大地,驱散一角乌云沉;又像秋月温柔安静,抚慰几多游子心,如同冬雪飘然而至,祝福来年好收成!
最新文章
Trending Recipes
Trending
分享門徒訓練
2022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2 作者:魏文婷 摘自《歐洲校園事工通訊》 Vol. 44.1 2022年5月15日 去年三月《歐洲校園事工》舉辦了《歐洲論壇》,聆聽匯總了各地牧長們對《歐洲校園事工》的期許和建議。許多牧長們鼓勵我們以扎實的門訓事工接續福音成果,回應主頒布的大使命,為主栽培專心跟隨主的門徒。同年八月份雲端平台也以座談形式,更深入地學習門訓事工多元的方式內容,和推進事工需要注意的事項。經牧長同工們的深思熟慮後,自今年起將門訓事工列為《歐洲校園事工》的重點事工之一。 也許有人會問,《歐洲校園事工》各種形式的關懷教導,牧養宣教,已是以帶領人作主門徒為主要的目標,為什麼還需要特別地開展推動門訓事工?在探討門訓事工時,我們發現各個教會牧者們對於門訓事工的經驗並不相同。許多牧者都曾在教會團契中推動過門訓:有些幸運地栽培了一批愛主的弟兄姐妹們,但無法大範圍地形成教會的主體文化;有些則是在雷聲大的宣傳推動之後,只達成了雨點小的成效, 門訓事工也漸漸地無疾而終。這些教會和牧者們 對門訓事工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或是將門訓事工看成此起彼落的教會熱門項目,風行一時熱度消退之後,就無人問津。 我們從成功持久地建立了門訓文化的教會中學習到,扎實的門訓事工無法速成:在事工開始時, 需要投入大量的優質師資,在短期內成效並不明顯;每每是在長期有序持久的堅持下,才能在教會中看到信徒屬靈生命上質的翻轉,進而發展帶動會員量的增長。正因為扎實的門訓事工代價大,進程慢,歷時久,和現今講究量化速成的社會文化背道而馳,在教會中常常得不到同工和會眾的待見,或是會被急於看見果效的同工們揠苗助長。此時,具有長遠眼光的領導團隊需要給予事工堅實的支持,正確的帶領;不斷地分享異象,小步向前,以求能與同工團隊達成共識,同心前行,才能穩步地推動門訓事工,建立領人作主門徒的教會文化。 《歐洲校園事工》將門訓事工定位為 「以極少數人為單位進行的分享和陪伴事工」。「以極少數人為單位」是讓相聚的時間更聚焦,可以靈活地選擇適合的教材,深度地審視生命中的挑戰,並且有充分的時間為實際的應用代禱。對於門訓的理念,我們強調陪伴勝於教導。因為生命中最具影響力的,常常不是說出來的言語,而是活出來的樣式。在各個團契的活動中,屬於教導類的事工已經非常豐富;並且新的世代對於權威和教導的回應,和老一輩的期望並不相同。但無論是任何年代,任何年齡,都對難能可貴和誠懇無私的陪伴有正面的回應。因此「以極少數人為單位」,沒有功利的目標,不強調教導的權威;而是以真實的生命,忠誠的委身,互相陪伴走一程路;學習耶穌帶領門徒的樣式,在相處陪伴中以生命影響生命,是我們對門訓事工的期許和目標。…
感恩 – 蔡頌輝牧師代禱信
2022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2 作者:刘倩雪 摘自《歐洲校園事工通訊》 Vol. 44.2 2022年5月31日 服事難民的機會 「你好,我是從烏克蘭基輔逃難出來的。我和我先生還有一個十二歲的兒子, 半個小時後就會到德累斯頓。 請問你們那兒有地方可以住嗎?」電話另一頭是一個中國婦人的聲音。那天下午,我剛完成二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旅途,從亞洲回到德國家裡,打算提早休息,晚上七點多接到這個電話。 「有!我們有住的地方。 等下我就到火車站接你們過去。」我和竹玲趕緊去買了晚餐,並把他們一家接到中心去住。後來和他們進一步交談才得知,他們從烏克蘭逃難出來之後,在德國北部難民營待了幾週,後來為了孩子的就學問題(兒子讀音樂重點中學),就匆匆坐上火車,往搜尋到的城市去。但人生地不熟,不知哪裡可以落腳,只能在火車上上網搜尋,結果找到了我的電話。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後,大批難民湧入了鄰國。很多德國教會都敞開門接待他們,我們就這樣接待了一個中國人家庭,我們的弟兄姊妹因此有機會學習如何服事難民。 持續推進的事工 門徒訓練是德累斯頓教會今年的重點事工,目前有七組的門訓正在進行。進行了三個月,我們深深感覺到按照個別信徒的需要和狀況來牧養的重要性。透過這種一對一的交流,才得知他們個別的想法和需要,以及信仰的程度,並給予個別而及時的扶助和陪伴。…
神赐我化了妆的祝福
2023年 4月 发表日期: 4/2023 作者:申兆菊 我叫申兆菊,大家都叫我菊子,2005年受洗信主。 我家有四个孩子。先是老大被学校评估为语言发育迟缓,从四岁到八岁一直上语言矫正课。老二在三岁时也开始上语言矫正班。2013年那一年他五岁,被诊断为亚斯伯格症(自闭症谱系的一种)。同年,才三岁的老三也被诊断为轻至中度自闭症。老四在四岁的时候被学校评估为多动、发育及社交迟缓。这四个孩子,在外人看来,聪明帅气,健康活泼。如果是在中国,除了老三可能会有相近的诊断外,其他几个都应该属于活泼好动的正常孩子。 当得知几个孩子的诊断以后,我感觉命运突然翻转,一下子变成了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我就象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突然家道中落,被迫送到少林寺去学功夫的小朋友,每天边哭边练功。哭,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练功,是因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我读书读到博士,本来有个薪水不高,但相对稳定的工作。我做得虽不好,却从来没想着改变,因为无论自己还是别人都觉得这样挺好。2013年命运的翻转,让我感受到巨大压力。四个孩子在财务和时间上都给我极大的挑战。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们,我下定决心,彻底转行,进军房地产行业。现在回过头看,我的这几个有自闭倾向的孩子是神给我化了妆的祝福。进入房地产我才搞清楚,我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做好的事情是什么;才有信心安顿好孩子的情况,才有可能成立“真爱力量”非盈利机构,才有能力去帮助更多跟我有类似情况的家庭,才逐渐开始把神给我的祝福转化成对他人的祝福。 自闭倾向主要表现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不擅长社交。这些表现其实不都是坏的。这些年来我逐渐地在社交上不参加不喜欢的活动,不见不想见的人,不说不想说的话,不做不想做的事,不在乎别人的看法,遵从自己的内心。在穿衣,吃饭,锻炼以及生活安排上,我也特意建立刻板的模式。慢慢地,很多事情都成了下意识的行为,不再烧我的脑、不再浪费我的精力。在兴趣爱好上,我采取断离舍的方法,把它们缩小到几乎没有,每天心心念念的只是房地产工作–我的收入来源,和自闭症孩子–我作母亲的责任。 经过十年磨练,今天的我如果去做专家评估,估计也成了有自闭倾向的人。而实际上我不过有意识地通过靠拢自闭症的方式由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更高效、更专注、更有能力的人。我觉得这些改变都是好的,都是蒙神祝福的。在改变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大量的爱、支持、感动和温暖。上帝的安慰和祝福,成为我生命中的亮光,而我是我四个孩子的亮光。从此我的生命中有了更多与人的链接和共情的能力。 …
受洗见证 (王松)
2022年 12月季刊 发表日期: 12/2022 作者:王松 我的出生地山东青岛市是一座漂亮的海滨城市,这里有德国人建造的基督教堂,我对基督教既熟悉又陌生。我的家庭是信仰佛教,相信因果报应和世间的轮回,仿佛家里供奉着偶像就可以保佑一切平安。我一度认为我所追求的真理就是这样的,稀里糊涂地度过韶华。2021年的秋天我和朋友的交谈中,他总是告诉我圣经上的话语,上帝已经告诉我们,但是我们又不去遵守祂的话。我很好奇,因为我没有读过圣经,我朋友送给我一本。刚开始看旧约的时候,我就当看历史书一样,突然有一天心里有一个想法,我要来教会,看看教会是个什么样子。 教会的地址存在我手机里有6个月,最初我是替朋友打听到地址,朋友没有来。在6月的第一个周日我来到教会,所有的人与我而言都是陌生的,但是所有的人脸上都是充满爱、笑语盈盈。我坐着听赞美诗、听牧师布道,我的眼里慢慢湿润了,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这样。聚会结束后我发信息给我朋友,他说“上帝拣选了你,圣灵注入你的身体,你以后不会忧愁了”。我开始每个周日来主日崇拜,开始追求上帝,是衪给了世人真理。第三次去教会,我就果断地做了决志,我要在生命的剩余时间里跟随上帝。在我做决志的那天正好是父亲节,我决志的时候我朋友发现一只小鸟飞到他家门口撞在门上死了。我说你不要难过,那个时刻我正在做决志跟随上帝,我知道主会看顾我。 我做任何事情都犹豫不定,但是信上帝、跟随上帝,我是一点都没有犹豫。我最初从福音班学习,看到很多长老和讲员放弃周日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时间,给我们布道让我们感受到上帝无私的爱。我过去固执地认为我身上没有罪,通过学习和听主日学,我明白了我是有罪的人。上帝爱世人,把祂的唯一儿子给我们,用祂的宝血和肉体洗清我们的罪。耶稣明明知道衪的一个门徒要出卖祂,祂还谦卑地给每一个门徒洗脚。这只有上帝才可以做到这样。上帝告诉我们“爱人如己”,我是爱自己多一些。反观我自己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评判别人,总是在乎自己的脸面。我脑袋里面不好的想法也是一种罪,听到这些我真的觉得很惭愧。我开始雷打不动的每个周日来教会参加团契活动,感受到别人爱我,我也去做一个爱人如己的人。 我个人觉得有必要参加教会的活动,可以多聆听神的话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在福音班,我记得郭冬建传道说过一句话“祷告暂时不一定能改变环境,但一定能改变心境”。是的,我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会做祷告,慢慢地我发现我的内心越来越平静。成为一个好的基督徒要认真学习圣经里面的话语,我们要让他人感受到基督徒每天生活在有天父的关怀中,我们是喜乐和健康的,让他人从我们身上能看到上帝的样子,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谦卑的人,宇宙万物所有的荣耀都归给神,哈利路亚!让和我有差不多经历的人早点认识上帝,因为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上帝会给每一个人开道路,指引我们前行。求主赐福美国,赐福教会里面被病痛折磨的兄弟姐妹,求主保守他们的身体。阿们! 作者简介:王松
ChatGPT、新媒體、宣教與你我何干?
2023年 9月 发表日期: 9/2023 作者:安平牧师 ChatGPT、新媒體、宣教與你我何干? 转载自《欧洲校園事工通訊》 Vol. 49.2 (2023年8月31日) 安平牧师 過去十多年來,我一直專注在新媒體事工和網路宣教的開展和推動。坦白講,對於大多數教會而言,網絡新媒體只是錦上添花,且不說還有很多保持負面印象。直到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從武漢到世界各地,人們逐漸意識到恢復實體聚會可能遙遙無期,網絡宣教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三年過去,教會對新媒體和網絡宣教有了一些認識和體驗,其中一些成為發展的契機,線上線下有效結合,相得益彰,甚至有些教會實現逆勢增長。但有些淺嘗則止,隨著實體聚會的逐漸恢復,對網絡宣教的熱情也逐漸冷淡。如果是這樣,那就白白地浪費了這場疫情! 這場疫情帶來的改變,其實是對未來社會和生活的快進和預演,也加速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未來10年更多顛覆性新科技會層出不窮,大量進入日常生活場景,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將帶來更大更深刻的影響,教會和宣教也不例外。2022年年底似乎「橫空出世」的ChatGPT所帶來的震撼就是一個例子。在我看來,新媒體最大的意義在於:宣教不再是少數人的呼召和工作,而「人人宣教」成為可能和必須,教會和基督徒也因此可以更好地踐行主的大使命! 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 18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蒸汽機為基礎的機械化革命;19-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則使用電力能源為大量生產提供動力與支持,也讓機器生產機器的目標實現;20世紀後半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電腦和網絡為基礎的知識信息革命;而從21世紀前期就已經開始尚在進行中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則以各種新興科技的突破為特徵,如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虛擬現實和生物科技等等。同時也被描述成各種科技的融合,可以簡稱為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超連接革命。所以,ChatGPT絕非橫空出世,卻是一個大家可以更直觀感受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變化的標誌和開始。而對新媒體而言,大概在10多年前就可以體會這種衝擊和感受。 顛覆傳播模式的新媒體 2011年7月發生的溫州動車追尾事件,是讓新媒體可以正式稱為新媒體的標誌性事件。在事件發生之後,所有新聞報道採用的第一個消息,都是來自出事動車里的一位乘客。他用智能手機拍了一張照片,配上簡短的文字說明,透過他的微博發了出去。沒有一家媒體能夠比他更快、更及時、更身臨其境地報道這件事,這是對傳統大眾傳播模式的顛覆。 傳播者和接收信息的角色定位和相互關係發生了轉變,傳播者由過去組織化媒體工作者、記者等專業人士和機構,擴展至每一個人,可謂「人人皆媒體」。傳播的信息由經過控管審核的主流意見,發展為豐富多樣、五花八門,同時又非常的個人化、個性化,而且是先發再審。傳播媒介平台也更加多元,從微博到微信,再到今天的抖音短視頻。新媒體是前所未有的傳播,使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等傳播類型完美融合,對社會議題、政治、思想觀念都產生重大的影響。對基督教的傳播、教會宣教,也是如此。其中最大的改變,不在於使教會有了平台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而更是使「人人宣教」成為可能和必須。 從代表宣教到人人宣教 …
Post Grid #1
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
今年,對北堂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我們從十月開始推動為擴堂奉獻,計畫2025初開工,年底完工。我們在2005年完成了崇拜中心、教育中心與蒙恩屋行政中心的第一期建築,但是,神還託付給我們16,000平方英尺的面積,預備作為家庭中心,尚未興建完成。
基督信仰光照下的“理想婚姻”
有一种誓言常令我动容,那就是在西方传统的婚礼上,牧师引导新人所说的:“从今天开始,无论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我都将毫无保留地爱对方,不离不弃,直到永远……” 这份誓言,不仅是彼此的承诺,更是对上帝的一份信仰宣告,这对于现今社会中,被日益物质化商品化的婚姻观来说,尤其显得崇高与神圣。
Marriage is a furnace of iron sharpening iron
We are a family of four. Ryan has a younger sister, Cody. Both…
北堂二十周年回顾与前瞻
聖經記載所羅巴伯帶領猶大人,從被擄之地巴比倫回歸耶路撒冷,重建70年前被毀的聖殿。他們遭遇極大的攔阻,被迫停工15年。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神排除所羅巴伯和猶大人所面臨的一切困難,使他們順利重建聖殿。聖殿的至聖所代表神的同在,聖殿重新成為他們信仰和生活的中心。
恩语 (2023年03月)
本期简介: 今年的冬天无雪,却寒风阵阵,吹得人心忐忑:中国父母亲友“阳”过、病危、甚至病逝的消息频传;2月6日土耳其和叙利亚大地震,一周之内死亡人数已超过三万人。在流泪祷告后,我想起基督再来的预兆之一就是地震,主也如此应许:“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包括19亿穆斯林、14亿华人、11亿印度教徒)做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 (马太福音24:14) 北堂2023年的主题是“饥渴慕义、活出基督:真理、爱心、谦卑、事奉”。齐牧师在“牧者的话”中,鼓励我们立下新年新的灵修计划,定时、定点、定量,或组成灵修小组,彼此鼓励,跟从耶稣的榜样,默想圣经,操练祷告,得到灵性饱足;并在各种毁谤和嫉妒中,在忙碌和疲惫中,仍然效法基督的谦卑,活出爱心服侍的生命、言行一致的生活。 “宣教无国界”里,借着3月17-19日的宣教年会日程表,重温“教会的使命 宣教”;让我们期待《欧洲校园事工》(ECM)张惟中牧师一连三天的讲道,也借着ECM一连三篇宣教士的分享:德国的感恩代祷信、以色列事工分享和传福音的“启发”课程,看到他们一次次经历神的带领,也一次次被神奇妙的作为感动和激励。 “主内生活”里,Richard推荐《A powerful resource for all at ACCCN》,提供丰富的免费视频资料(RightNow Media)给所有饥渴慕义的人;洪嘉伶姐妹勇敢见证《从苦难,到欢笑:我的重生之路》,经历痛苦的童年和破碎的婚姻,却因奇妙大能的救主,以饶恕取代遗弃,以真爱取代失望,以为主做工取代追求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