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语》- 北堂网刊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admin

admin

歐洲論壇紀實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ECM籌備小組同工 感謝神的恩典!《歐洲校園事工》ECM於今年三月十一至十三日舉辦的首屆歐洲《新世代福音事工》透過線上的形式順利召開。與會近120位同工分別自歐、美、亞洲上線,濟濟一堂,透過個案分享、事工介紹、大堂資訊、分組交流、專題報告等多個環節,概覽了當前歐洲的福音禾場,對留學生事工、年輕一代的牧養、善用網絡媒體傳播福音等多面向進行了交流和研討。《歐洲校園事工》的異象除了服事在德國的學生及華人群體,也包含發揮平臺的作用,向歐洲輸送北美屬靈資源。因此數年前ECM董事會即決定將舉辦了5屆的事工論壇從北美移師歐洲,促進美歐直接對話。同工團隊從兩年前即開始籌劃;雖因新冠疫情,原定三月在德國曼海姆實體舉行的論壇改用線上方式;並透過9月和1月的兩次特會,使用線上平臺連接歐洲各處華人教會;並自1月中開始,分頭邀請北美及歐洲各教會機構的負責同工,得到了各處的積極迴響支持和參與。 論壇第一日的主題資訊《新世代,新挑戰》,由《使者協會》總幹事柏有成教授主講。柏教授提出新冠病毒成了全世界的挑戰,學校、教會、工場的關門,人跟人之間的社交距離,變成大家習以為常的新常態。柏教授從基督徒的屬靈距離談到危機乃是對末世盼望的加速器。在這個新常態中要有新視野,以福音的視鏡看懂看透看遠,以信心去看新世代及世界,並不停地仰望十字架。雖然疫情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也帶來了新契機,用新的思維方式利用網路平臺。他用zoomology來表達線上敬拜聖餐、牧養傳道的種種,甚至達到跨國、洲、文化的資訊分享,其中真正的目的是分享道成肉身的福音,為基督得人。 第二日的主題資訊《如何開展新世代的學生事工》,由呂子峰牧師主講。牧師強調改變年輕人生命的工作,就是改變世界的工作。他用自己的見證說明學生事工需要熱情、良善、真誠。從曉得年輕人的需要開始,以生命影響,幫助帶領他們到神前。呂牧師以耶穌的身教來闡明新世代的學生事工:首先,你們來看(Evangelism,約1:39),代表著黑暗裡的精心澆灌,瞭解他們的想法,進到他們的生命裡;同情他們的軟弱,進入他們的生活空間;指給他們永恆的方向。其次,來跟從我(Equipping,約1:43),代表著向下紮根。最後,我差遣你(Encouraging,約20:21),代表著向上結果。因此呂牧師主領的學生事工側重了Double listening (聽聖經的啟示及聆聽學生們,為瞭解他們),Hanging out (與他們一起生活)以及Alongsider(陪伴)。呂牧師鼓勵每個人都需要有像巴拿巴、提摩太、亞裡達古的人作為導師、學員和同伴,還要有一群持續的代禱者。 第三日的主題資訊《聽啊,新馬其頓的呼聲!》由張路加牧師主講。張牧師解釋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1:9),傳福音的本質一直未曾改變;信息主題裡“新”,乃是華人二代及留學生的新世代。正如保羅第二次佈道於特羅亞遇見馬其頓人呼求的異象(徒16:6-10),因而到馬其頓開啟了全新的福音領域;今日神藉疫情使互聯網成為最大的“行政版圖”和人群,也要我們到水深處打魚。牧師強調建立團隊的服事,緊跟聖靈的帶領,配合呼召的行動,排除攔阻的敬拜,以及面對逼迫的準備,來勉勵我們成為被呼召的宣教者。最後以“所以你們要zoom,使網民作我的門徒”來鼓勵大家,無論得時不得時,務要傳道!三位講員以同樣的心情呼籲,在現下疫情肆虐期間要有新的視野,持熱情真誠的態度,藉著各種媒體把福音傳給各地、各處、各種的人。 論壇邀請了六位在歐洲服事的牧者分享事工的經驗及挑戰。西班牙《巴塞羅那南區堂》的陳華冠傳道、李娟師母,因自身獨特的背景發展出對新世代福音深刻的視野。他們強調要栽培活潑能傳承的生命,獨立思考並與主連結;以家庭為單位跨代牧養,第一代要將信仰落實在生活中,第二代要全人關懷。“撒旦說,因著疫情,教會全關門了!耶穌說,我把家庭都變成教會了!” 鼓勵大家:“委身比恩賜更重要,真理比文化更重要”,要“宣教教育加上門徒培訓,一步一步往前走!”《以馬內利教育基金會》的黃愛民弟兄解說基金會的異象為傳播福音文化,服事基督教會;並以《波蘭晨光流動書房》、《歐洲晨光出版社》、中文班和K1~12國際基督教學校來實踐他們的異象。 《國際歐華神學院》的廖元威院長提到歐洲44個聯合國成員國和8個非成員國有7億4千萬人口,在世界人口比例從25%降到10%。基督徒人口在1910年是全世界基督徒的66.3%,2010年是25.9%,曾經是Christendom的核心,如今伊斯蘭教成長最快。而華人基督徒在華人中間不到1%,歐洲成為非常需要宣教士前來的福音工場。廖院長觀察到歐洲華人禾場的5個困境: 1.缺少裝備完整的牧者,容易陷入字句主義,傳統掛帥的窠臼。 2.教義分歧,教會缺乏國度心胸,較難尊重不同傳統。 3.領袖生命需要更新,合宜運用適當方法。 4.如何培育新生代同工,讓信仰有效傳承? 5.欠缺融入當地文化,需要看見跨文化需要,承擔宣教使命。 《法國波爾多華人宣道會》的張和君牧師看到年輕人是神國生力軍。過去10年,留法的學生增加80%。三種新生代,包括中國官派學霸博士生,自我意識強烈,驕縱脆弱,亟需輔導;第2代溫州移民,具潛力成為將來的社會菁英,文化衝擊強;以及中法婚姻的第二代,成長於婚姻衝突之下,但有潛力成為將來的部長或牧師傳道。英國使者總幹事張保羅傳道報告:英國有60萬華人入籍,40萬中國籍。教會140間,74位傳道人,牧者及資源嚴重不足,其中說普通話的傳道人只有15位,最為缺乏。教會都在成長初期,人數50,60人以下,多種語言一起聚會,支持校園事工能力非常有限。英國使者協會自2018年3月成立以來,積極進行門徒培訓,至今已有36個門徒小組,翻轉了很多年輕人的信仰生命。《芬蘭赫爾辛基華人福音堂》的曾琦惠牧師分享,北歐地區大又分散,她今年開始擔任北歐華人基督教會的牧者,牧養分佈三個國家的六個福音堂及兩個團契,每一個點的穩定參加者都只有個位數;聽者幾乎可以感受到北歐些許涼氣的禾場所面對的迫切需要。 論壇還邀請了波士頓的潘儒達、休斯頓的許重一、馬裡蘭的程德鵬牧師及使者的陸尊恩傳道分享北美教會新世代事工的經驗和建議。牧者們從多年的校園福音、跨代傳承及多種族教會的經驗,指出校園福音和跨代事工上都需要有像耶穌“道成肉身“一般的投入和委身;強調以小組形式,有彈性又不急功好利的牧養和陪伴是最深遠蒙福的服事。講員們勾畫了門徒栽培的重要性和雙/多文化事工的遠景,鼓勵歐美教會存著宣教的眼光和心胸,開展實質上是跨文化的第二代事工。陸傳道分享了疫情對網宣的革命性影響,從網紅應用談到新世代最珍貴的是注意力;介紹了第一,一點五和第二代的網路轉型和事工重組,和著重交談分享協作的雲端新視野,鼓勵牧長們善用雲端開展新世代的事工。此次論壇藉著註冊時各區域與會者的問卷調查和分組討論,讓北美與歐洲的牧者能有對話的機會。過去一年,疫情肆虐成了眾教會嚴峻的挑戰:有的教會化危機為轉機,在事工上得到很大的突破;有的教會因停止實體,失去傳福音的管道,導致會友流失。各小組對這個破冰議題產生很大的共鳴,除了交流經驗分享建議,也引申到雲端事工的重要性。按照與會者的需求安排的各個小組,還分別討論了學生事工的挑戰與困難、第二代基督徒及新世代的帶領與牧養、尋找全時間工人的期待與困難、歐洲教會與北美教會的對話,資源的互助與共用、網絡事工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門訓開展的困難與資源的需求、和各教會對宣教及福音外展事工的計劃等等。最後,各組以對ECM的期待與具體建議來結束小組的討論。因為全球疫情而改為線上舉辦的三天論壇,需要克服多重時區、作息各異的挑戰。我們原預計部份參與者無法全程參加,結果卻有近八成的與會者全程出席。雖然因此使得每個小組成員過多,是美中不足的事;但從會後的反饋來看,絕大多數的參與者鹹認,此次論壇回應了當下歐洲華人教會的迫切需要,開闊了大家的思路和眼界,也達成了歐美之間未來更深一步連接,及彼此配搭合作的效果。此次論壇我們也有機會介紹《歐洲校園事工》的異象、團隊和近期活動,並分享問卷調查結果,和全體同心禱告。雖然在論壇中我們無法立馬總結出簡單有效的解決之道,但牧長們坦誠交流,開啟了教會合作互補,一同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共識。眾嘉賓腦力激蕩提供的建議和回饋,也為我們從德國邁向歐洲的異象,提供了具體可行的藍圖。 在神的恩典中,經過兩年的計劃,數月的籌備,和ECM的同工全體動員下,《歐洲新世代福音事工論壇》順利舉行,圓滿落幕。這次跨洲盛會集神國工人于一堂,實屬難能可貴;也再次凸顯了ECM作為宣教平臺的負擔和角色。感謝神的帶領與保守,講員牧長同工們的參與,和蒙召在歐洲各個角落忠心服事的工人們,使論壇成為器皿被神使用!回應新世代福音事工的挑戰,是當前華人教會無可逃避的重要課題與責任。在此關鍵的時刻,ECM被神呼召成為宣教平臺,願竭力成為神的管家和眾教會的僕人,連接北美和歐洲教會,分享經驗引入資源,一同面對新世代的挑戰和兩代間的交流,為神的國度培養基督的門徒;也因教會合一,彰顯神的榮耀!歡迎與ECM 聯繫。 作者简介:ECM籌備小組同工

COCM June Prayer Letter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Author: Rev Henry Lu Dear mission partners, There is a Chinese saying called “hold the Buddha’s feet in a hurry” (or “do something at the eleventh hour” in English). We often use it to describe someone…

基督教華僑佈道會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呂子峰牧師 親愛的宣教夥伴們,     中文裏面有一句諺語叫“臨急抱佛腳” ,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平時沒有做好準備,等事情變得緊急了才倉促地去找解決的方法。在過去一年多的新冠疫情中,我想很多人的反應都是屬於這種情況,面對危難時才開始尋找人生的答案。甚至很多基督徒也在仿徨當中,對疫情和世界的走向發出疑問。 作為神的兒女,其實我們已經得著了生命的指南,神已經把祂的啟示藉著聖經告訴我們。“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16-17)我們通過聖經可以認識神,可以知道這個世界未來的大結局,還有我們現在的每一天應該怎麽生活,特別是面對挑戰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麽去回應。如果我們把神的話語藏在心裏, 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那麽當急難臨到之時,我們就可以安穩地在神的避風港灣裏等候,不必擔心害怕。 當然,聖經也真的不是那麽容易自己去讀懂的。我們可能都有過讀完了創世記卻“出不了埃及”的經歷,會覺得聖經裏面包含了“不合常理的敘事,枯燥無味的律法,毫無邏輯的詩歌,高深莫測的智慧, 霧裏看花的預言,似懂非懂的比喻,重復四次的福音,抽象難解的書信,若隱若現的啟示”。到底應該如何明白、解讀、應用? 一直以來,COCM的栽培事工都註重於鼓勵和幫助信徒紮根在神的話語上,每年都會舉辦不同形式的讀經營。今年,我們嘗試把6月的聖經營分成兩部分,用兩個周末的時間來幫助大家學習掌握聖經不同體裁的解經和釋經原則。在6月3-5日 和 10-12日的時間裏一共會上12堂課,每堂課2小時。 為了準備這次讀經營,COCM的同工團隊搜羅各類解經和釋經書籍,融匯貫通,精心撰寫了內容極為豐富的教學材料。我相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不同教會和團契的弟兄姐妹們可以一起在線上研讀聖經,把神的話應用到我們生活當中。請大家踴躍報名和邀請其他人來參加這個‘品讀聖經’的營會。 另外,COCM在6月12號將舉辦第二次的“人在他鄉、伴你同行”來英港人迎新會。最近已經有很多人從香港移居到英國,估計到今年夏天會有更多的港人抵達英國境內。COCM的同工們和許多英國華人教會的牧者領袖攜手合作,集中資源一起歡迎、接待和幫助大批的新移民。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迎新會去幫助他們更多地了解英國的生活和當地華人教會的情況,可以很快地在這裏安頓下來,更重要的是在這裏能夠找到一個屬靈的家。 請把迎新會的消息轉發給剛到英國或者還在考慮來英國的香港朋友們,盼望他們能夠知道:人在他鄉的時候,依然有神的同在和保守,也有神家裏的弟兄姐妹伴隨他們同行。  感謝神!無論我們在英國生活的日子是長是短,無論我們過去有什麽不同的經歷,我們都同為神的兒女。求主幫助我們,願意效法祂的樣式,在愛中合而為一,在這彎曲悖謬的世界裏做光做鹽。願神的話語不斷地勉勵我們去幫助周圍有需要的群體,願我們的行動見證神的愛和恩典在我們當中。 在主裏與你們同工的 總幹事呂子峰牧師 作者简介:呂子峰牧師

父做事直到如今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黄传峰传道 我叫黄传峰,为了方便记忆,大家都习惯叫我阿Ben,不是Benjamin,是Benedict。从马来西亚来美留学时,在大二的那一年回应了上帝全时间的呼召,2015年加入基督使者协会服事校园直到如今。虽然疫情和两岸关系造成了“校园恐慌”,影响了北美的校园事工,然而上帝在北美的校园中仍然工作,如耶稣所说 “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约5:17)因着信和效法基督一样做事,阿Ben有幸在校园以及家门口的难民宣教中见证到许多神迹(神的记号)。 疫情间的北美校园事工,一不小心容易倾向悲观主义,看到的都是问题,都是各种魔鬼“看似”全然得胜,然而却忘了那早已借着死亡和复活摧毁一切恶者作为的主基督,教会的头,所以为何担忧呢?仆人为何当心主人的工,而不去询问主人“我们当如何行?” 借着疫情,上帝使我们谦卑,也使阿Ben谦卑。当底下头的瞬间,主让我们遇到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有机会接机安顿从台湾来的新生,协助咨询从美高,美本,转学或继续升学的学生。在各样的微信群中遇到了很久不见的大三生,对面的公寓还住着已经进入博二的老生,他们仍还在美国,还在亚特兰大,还依然上街买菜,偶尔在那社交距离的餐厅中,遇到那曾经失联的前年新生。是偶遇,还是上帝的安排? 疫情间的家庭关系的确面对些难处,但相比那独居的学生们甚至连与人斗嘴的机会都没有。无人说话的口,压抑的心灵,再加上报喜不报忧的“孝心”,那能听我细诉的树洞又在何方?学习已使我透不过气,生活的压力又有谁能够明白?单身留学生的心,曾经也是单身的你,是否更能同理? 为了回应学生们挑战,我们举办了各种有关情绪、人际关系的座谈会,网络直播交流等,不定期带领学生们上山下湖放松一方。小规模的聚餐、庆生等让流浪在外的游子感受到那一丝丝的温暖。每一次的聚会,刻意性的引导,把话题带到福音的信息中,期望为主赢得更多的灵魂。考试间的打气包,春节的祝福便当也成为了关怀和献上祝福的机会。2021年大年初一,52份由亚特兰大华人基督教会(ACCC)“爸爸妈妈们”,精心准备的家乡味,让今年的新年依然也有那味。 因有机会和美国国际关怀协会配搭,推动KAIROS把握时机宣教课程,2020年的年末,圣灵感动了学员们,特别是来自亚特兰大灵粮堂的Weyl夫妇,推动家门口的难民宣教事工。因着阿Ben和Weyl有机会参加了伯特利中心和台湾前线差会举办的《心入穆斯林》课程,同感一灵的决定开始为这群住在Clarkston,GA的难民祷告。 从一开始的线上祷告会,再到线下为Clarkston社区的走祷,整个福音的火借着圣灵爆炸性地燃烧在弟兄姐妹的心中,甚至愿意付上和第一世纪受死亡逼迫的门徒一样的代价,冒着有可能会被感染的风险,做好防护措施,把基督的爱和活着的盼望带给难民。 约翰福音十二章26节:“若有人服侍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侍我的人也要在哪里;若有人服侍我,我父必尊重他。” 11月的感动和祷告,12月圣诞节户外聚会,1月线下查经,2月上帝预备了一个固定聚会的场地。真的感受到“若有人服侍我,我父必尊重他。”父把所需要的一切资源都给与我们来完成祂早已预备的工作,在同样的约帕港口,与约拿不同的彼得,因着顺服,成为了教会向异文化宣教的榜样。 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天,一位回教徒竟然争着要多读一长段的经文,对圣经的渴慕,对耶稣的深度兴趣,20岁的依索比亚年轻人的救恩,请放在你我的祷告里。看到福音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心中无比的赞叹,哈利路亚,是上帝你自己把人吸引到你面前。 祷告事项: 1. 让乔治亚的华人教会继续在疫情间勇敢的为主发光作盐,无论是在同文化或是跨文化中见证主。 2. 求主继续在校园中赢得年轻的灵魂,兴起更多愿意一生为主摆上的全时间传道人,下一个卫斯理约翰,戴德生,王明道。 3. 为阿Ben祷告,绿卡申请出了问题,求主让他心里有平安,不管结果如何,全然顺服主基督的带领。 作者简介:黄传峰传道

北堂差派礼致答词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蓝奕刚传道 主内齐牧师、各位长老、各位弟兄姐妹, 主内平安! 感谢主的恩典,带领奕刚与丽娟在北堂21年里,经历蒙福的教会生活,赐下在主爱里学习真理,生命经操练、修剪。在成长的宝贵岁月里,与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同心敬拜主,服事主,作主见证,传扬福音。感谢北堂支持奕刚弟兄回应恩主的呼召,在基督工人神学院接受装备,预备到主所差的禾场,专心祈祷传道,牧养主羊。 感谢主的带领,与母堂弟兄姐妹的接纳,奕刚与丽娟怀着敬畏与感恩的心,来到恩主面前,接受北堂的差派与祝福。奕刚深知自己不配与不能,唯有倚靠瓦器中的宝贝-主所赐的圣灵保惠师,信靠顺服,藉着圣灵的帮助,成为合乎主用的器皿。 衷心感谢主和主所深爱的北堂。日后虽不能常与北堂亲爱的弟兄姐妹们朝夕相处,然而一主、一信、一洗、一神,我们仍能同心高举基督,传扬福音。求主带领亲爱的北堂,在主爱里薪火相传,荣神益人。敬请在祷告中,纪念北堂差派的奕刚和丽娟,回到母堂,与母堂弟兄姐妹同心配搭,忠心服事主,不见一人,只见耶稣。荣耀主名。 “我儿,不要忘记我的法则(或作指教);你心要谨守我的诫命。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 3:1,5–6) 感谢主的话,感谢主的教会! 以马内利 奕刚、丽娟 敬上 作者简介:蓝奕刚传道

The Attitude When Confronting Others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Author: Pastor Allen Chi When facing conflict, most people usually escape or attack. However, the Bible teaches us to be peace messengers who work hard to resolve conflicts, pursue harmony, and maintain unity. The most important…

面質的態度 – 用愛心說誠實話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齐一仁牧师 一般人面對衝突,通常是逃避,或者攻擊,但是,聖經卻教導我們要去作個和平使者,努力去化解衝突,追求和睦,持守合一。追求和睦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用愛心說誠實話”。 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各種的衝突。面對別人的問題,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可以採取寬容忍耐的態度,不予追究,但如果遇到以下這些情況,我們就不能不去面質: 當神感動你去規勸別人離開過犯時,我們也要“用愛心說實話”,來幫助他人改正。 甚麼是“用愛心說誠實話”? 從聖經來的教導,弗4:15:“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說誠實話”,可以翻成“說真理”,告訴對方甚麼是真理,甚麼是聖經的教導。按照弗4:15的上下文,我們可以發現兩種對比,幫助我們更深入了解“說真理”的意思: 第一種對比:真理與異端的對比。 加拉太教會因為受到異端的迷惑,保羅告訴他們甚麼是聖經的真理,目的是為了要提醒他們離開異端的引誘。所以,保羅質問加拉太教會: “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加4:16 ) 在《以弗所書》中,保羅也是同樣的意思。他先用一個身體與頭配合的比喻,來說明說真理的重要性。正如一個身體健康的成人,手腳都聽從頭的指揮。從腦到手,從腦到腳,手腳協調合宜,就能靈活地做各種動作,例如打籃球,傳球,甚至跳起來灌籃等漂亮的動作。但若是頸部摔傷了,手腳不能與頭相連絡,手腳就會癱瘓,那麻煩就大了。保羅用這個比喻說明,教會的頭是基督,手腳就是我們。我們若與基督有緊密的連結,清楚認識基督是神的兒子,凡事順服基督的命令,我們的靈命就會成長,我們的教會就會靈活強壯。 但是,若有異端進來破壞我們與基督的連結,異端的欺騙與詭計,會造成危險,使信徒變成心懷二意,好像被風吹動飄來飄去的蘆葦,這樣就麻煩了! 所以,保羅鼓勵信徒“惟用愛心說真理”。為了對抗異端的誘惑,必須說出真理,警告、規勸信徒遠離異端,遠離對基督心懷二意,目的是為了使信徒能專心順服基督。因此,唯有說真理,方能防異端,確保我們與基督的關係。 第二種對比:誠實話與謊言及罪惡的對比。 “說真理”,在和合本翻成“說誠實話”,因為保羅在使用頭與身體的比喻中,還包含了另一個意思,那就是在下一節,弗4:16:“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這仍然是用身體的比喻,但更強調每個器官彼此的協調合作。因為,一個人身上的每個肢體必須實實在在連絡起來,不能脫節脫臼,少了任何一個器官都會影響身體的成長。每個器官必須實實在在地配合起來,連絡起來,各按各職,彼此相助,身體才會健康成長。同樣的,教會弟兄姊妹之間的配搭,為了全身連絡得合式,各體彼此相助,那肢體之間也不能有脫節脫臼的現象。肢體之間,若是有謊言,有苦毒和憤怒,那就會造成脫節脫臼的現象,麻煩就大了。 “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弗4:25)“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弗4:31)因此,說誠實話,是為了除去謊言,肢體之間才會有信任,才會有彼此的連結。說誠實話,也是為了化解人際間的苦毒怨恨,把愛找回來,肢體才能真正的彼此配搭合作。 這回應了《以弗所書》第一章到第四章教會合一的真理: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拆毀了隔斷的牆,使猶太人與外邦人在基督裏成為一個新的身體,就是教會。我們既然蒙召成為基督身體的一員,就當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正如保羅在監獄裡諄諄教導:“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1-3) 所以,講真理是為了避開異端,說實話是為了除去謊言與罪惡。當我們這樣去做時,就是表達我們願意完全順服基督,不心懷二意,不傷害弟兄姊妹,不破壞合一,看重身體的利益大過自己的益處,凡事順服元首基督。 這樣看來,講真理,避異端很重要;說實話,守合一也同樣重要。所以,我們可以自己反思,在說真理避異端,與說實話守合一這兩件事上,哪一件做得比較好?哪一件還有待改善? 若有人說,我們在講真理,說實話上做得不錯,那為什麼在人際之間,還有這麼多衝突呢?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 要如何改善呢? 問題在於我們說實話時,經常忽略了三個字,必須“用愛心”來說。“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4:15)。保羅也用了一個比喻來說明“用愛心”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小孩子長大為成人的比喻。在小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許多愛心的叮嚀、提醒、規勸和警告,才能遠離異端的危險,也才能學習人際間應對進退的道理,學習如何與其他肢體配搭合作,化解衝突,達成共識,配搭合宜,保持同心。教會如此營造合一相愛的氛圍,福音自會廣傳。 為什麼講真理,說實話一定要用愛心呢? 我們不是應該做個正直的人,實話實說,不要拐彎抹角,為什麼還要用愛心來說呢? 若是禱告後,就直接說,才是真正的愛他。《箴言》不是說,“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箴27:5)嗎?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哩,但這裏包含了兩個誤解,一個是對正直的誤解,一個是對人心感受的誤解。 第一,對正直的誤解。 正直的內涵是“對的、義的、公正的”,因此,正直的人,除了說話為人都誠實透明,待人處世公平公正之外,還包括認識神的律法,晝夜思想,天天敬畏神的聖潔。最重要的是,正直的人會謙卑、誠實、透明地承認自己達不到律法的要求,承認自己天天需要悔改的恩典。因此,正直的人也是一個謙卑的人,一個被恩典浸透的人,一個傳講恩典的人,一個以滿滿的愛心對待犯罪跌倒的人,因為他誠實透明地承認自己的軟弱。 因此,一個真正正直的人在規勸別人的過犯時,一定是帶著謙卑,帶著愛心,去挽回別人。正如他去包紮別人的傷口,一定會小心的擦藥,溫柔的包紮傷口。他對犯錯的人會滿有恩典,滿有愛心,按照《加拉太書》6:1的原則來對待犯錯的人:“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正直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用愛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 如果說誠實話卻無愛心,那不是正直,只是驕傲、自義與無愛心的表現。所以,我們不當認為說誠實話,就可以沒有愛心,這誤解聖經的正直。 第二,對人心感受的誤解。 請問當一般人聽到責備的时候,通常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當我高中的時候,聽到父親的責備,我的反應過度敏感,馬上變成渾身帶刺的刺蝟,立刻将父親頂撞回去,惹得父親發怒,父子關係非常緊張。我高中時學做魚,先煎好魚,調好了醬料,父親認為醬油放太多,要我倒掉一些,我堅持自己是對的,就是不肯倒,結果父親一怒,甩手把我手中的醬料打翻。之后,我躲在房間哭得很厲害,感到非常委屈。現在回想起来,其實我父親的責備並沒有錯,真正的問題在於我自己。因為我太想得到父親的稱讚,希望他能夸我能幹,高中生竟然可以做一手好魚;希望他能信任我,坐在那裏等著嚐一口我做的魚。這是我合理的慾望,但是,當我的慾望達不到的時候,我卻一直堅持要實現自己的慾望,所以,我的慾望就變成“合理卻過度的慾望”,控制了我的反應,堅持不願退讓,惹得父親生氣。當時,我希望得到父親稱讚的慾望,成為控制我心的偶像,以至於我忘記了神的教導,要孝順父母,要尊重父親的權柄,這是我年輕時的過犯。 當我四十多歲、已經做牧師時,有一位長輩責備我的過犯,當時我的感受好像是大禍臨頭,感到非常不安與害怕,因為我立刻想到以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同時我自己在心裡把問題膨脹放大,很想躲起來,或趕快離開。其實,當時那位長輩講的都沒有錯,我只是希望他能幫助我改正,不輕看我,並為我禱告。這絕對不是那位長輩的誠實話有錯,我非常謝謝他能有勇氣給我指正與規勸,只是他不曉得一般人(包括牧師)聽到責備時的反應,可能落入災難化的負面情緒裏。 自此以後,當我要去規勸別人的時候,我會提醒自己,別人內心可能會有的負面感受。我應當幫助他面對問題,而不是讓他落入恐慌之中。當我學習聖經輔導時,Paul Tripp在他的書《人如何改變》中,指出一般人遇到責備,可能有如下反應:…

信主得救、松柏生活(含音频)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鄭素齡 1981年,我第一次報名參加美東南華人基督徒夏令會,並在期間受洗。我出生和成長在台灣,總以為基督教是西方人的信仰,沒想到神竟把我帶到美國。到美國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學習語言。於是,我走進了美國教會,參加在那裡開設的免費英語會話班。教會還附設幼兒照顧,讓媽媽們能安心上課。原以為教會是很嚴肅的地方,沒想到每週二的英語課是如此吸引人。慢慢地,我察覺到生活中好像已離不開教會。因為這個原因,我決志並受洗。在夏令會中,為我施洗的是王守仁牧師。受洗後,我先生勉勵我:不可偷懶不去聚會。當時,查經班借用美國教會,只能用下午兩點聚會。我會經常犯困,沒什麼長進,跌跌撞撞經歷了許多事才明白:原來信了主,並不是凡事都順利。正如一首詩歌中所唱:“若不是靠著主的恩典,日子怎麼過?” 2010年下半年,我們搬來亞特蘭大。這是附近小城鎮都羨慕的好地方,遠近知名,唯一的缺點是交通擁擠。對已經退休的老人來說問題不大,可以盡量選擇白天開車。我知道北堂有松柏和姊妹團契,且是週二上午聚會,而且北堂是亞城華人眾教會中的模範生,樣樣富足,我可以好好享受聚會,在教會裡學習成長。當我第一次參加松柏聚會時,松柏的輔導丁長老和力珊姐就在門口接待新人,倍感親切。當時的松柏主席是張錢水大姐,她有一張圓圓的笑臉,配上他豐滿的身材,非常可愛,是松柏團契的亮點。我非常敬佩這位七十幾歲的主席,她的膝蓋受過傷,走路不方便;手腕摔過跤,也沒接好,血糖又偏高。但她仍然忠心為主,服事松柏人,直到2016年1月10日見主面。那日正是主日,她的過世驚動了全教會。錢水姐帶著她工作的果效回到天家,得以安息。她生前撒下了的福音種子,聖靈大大作工,感動了六位姊妹,一起受洗歸入主的名下,使團契繼續成長。《約翰福音》12章24節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松柏團契成員雖然看似老弱殘兵,但神應許我們:“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直到你們發白,我仍懷搋。我已有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懷抱,也必拯救。”(賽46:4)  兩年前,我們的輔導齊師母邀請張牧師帶領松柏人學習《天路歷程》這本書。雖然經過了很長時間,但張牧師還是上完課才離開教會。學完這本書,我受益良多,簡單分享以下一些心得: 繼錢水姐後我接任主席將近六年,深信神一路在帶領松柏團契。其中有喜樂,也有不足。謝謝我們的輔導齊師母和力珊姐,千辛萬苦推動一群老人家跟上高科技時代,教我們怎樣用Zoom 來聚會,還有一群同工同心搭配,一起服事。 松柏人多數七老八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又有得主恩典的喜樂和見證。曾在教會春節晚會上表演節目,崇拜時也一起獻詩。八九十歲還幫忙家務,種菜種花,作詩畫畫。這些年來,與姐妹們一起聚會,我得益不少。感謝神,讓她們有愛心,樂意接送老人家來松柏聚會,關心愛護我們,還有一些年輕人特意來團契幫忙。松拍團契真誠歡迎所有65歲以上或更年輕的弟兄姐妹,一起加入我們的大家庭。隨著年紀的增長,現有同工年齡普遍七十向上,需要一些較年輕的弟兄姐妹加入,注入新鮮血液,讓團契更活潑喜樂,一起同奔天路,過一個充滿盼望的生活。 “白發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箴16:31) 作者简介:鄭素齡

我的信仰生活見證(含音频)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邱乾相 一  家庭背景 1934年,我出生在台灣新竹鄉下一個小農家。那時台灣仍受日本統治。1945年,第二次大戰結束,台湾回归中国。我小学毕业后,顺利考进初中、高中及台湾大学。因农家出身,我大学选读农业水利工程。1966年才留学美国。當時在信仰上,民間以祭拜祖先与各种假神为主。我因在中学时学過进化论,以为合乎科学,相信人的双手万能、科学兴邦,因而不信有神。 二 信主经过: 我的信主过程可说是一路平淡无奇,这是神的恩典。第二次大战结束后,台灣兴起一阵留美潮。1966年,我到田纳西大学修流体力学,初到美国人生地疏,承蒙一对正在念博士的夫妇爱心帮助,才开始接触到基督教信仰。之前,我排斥宗教,以为是迷信。所以,當這对基督徒邀请我参加他们开办的圣经聚会,我起初拒绝,但他们一再邀请并说:许多大科学家都信神。我心想,大科学家也會迷信神?为解此疑问,我就答应参加。这样,我持续參與查經,看到了圣经中丰富的内容,渴慕读经。五年后,在一次难得的佈道會中,我決志信主。1972年10月,我们搬到伯明罕(Birmingham,Al )上班,次年七月在美国教会,接受浸水禮歸主。 三 在服事中成长: 我到伯城上班后,就参加伯城第一浸信会的主日敬拜和主日学。这时,我才真正用心学习圣经真理,也渴望参加教会的各种聚会,恰好有一对基督徒律师夫妇开辦了国际英语圣经聚会,我立即参加。两年后,华人家庭从两家增加到五六家。有人因觉得不习惯使用英语,提議自組中文查经班。因此,從1975年5月第一個主日开始,有四家借用一浸信会教室聚会,这是伯城中文查经班的起始。到1989年,成立了伯城教会。後來,我们请到一位牧师来牧养教会。我在伯城住了38年,那是我灵命成长的地方。城市不大不小,水质特佳,是退休居住的好地方。 四 意外经历: 我39岁受洗归主, 神给我的一大禮物就是聖經。作我腳前的燈,領我平稳向前走。我回顾这八十七年漫长的旅程,并非天色常蓝,遇到不少的意外事件: 1,大车祸(46岁):车轮胎开到路面积水处失控,滑出路旁斜溝翻车。我的颈椎與右脸頰受重伤,昏迷良久,疗伤数月使得康復。 2,切除右肾恶性肿瘤(50岁):因肿瘤太大,几乎要破裂,鋸斷两根肋骨才安全取出。 3,因腰椎右側突出,臀部与双腿持续疼痛三年(71到74岁) 4,被五吋粗大斷樹技直接擊中(77歲):那天風靜天晴,我走到后院一高大的甜楓树下時,忽听到“啪”一声,在緊急跑開中,突然被斷枝击中,扑倒在地,斷枝击中我的头与背部,又压在工作靴跟上,幸而只受轻伤。 5,站在浴室洗脸台前、突然昏厥倒地(83岁):醒来时,我的身体歪斜躺靠在右侧墙角,旁邊牆上离瓷砖地面一尺半處,留下四寸的大破洞。我的颈椎骨再受重伤,手術后,經數月才复原。 我不知为何会遇到这么多次致命的意外事件,但相信每一次都有神在暗中庇佑我,让我存活至今。感谢恩主! 五,感恩与感想: 我庆幸能來美留学,因而接触到基督教信仰。感谢神,賜我一颗愿意寻求真理的心。在40余年漫长的教会生活中,从最初的小信缓慢成长到今天的篤信不疑之境,我要感谢伯城教会与亞城教会北堂的弟兄姊妹们一路陪伴我、扶持我,以及牧长们的教导及激勵,讓我走天路时,没有偏离正路。特别是在搬来亞城的10年中,使我对圣经的真理了解更深,天路走得更稳健,感谢神的预备和引领。 我与华人教会的关系始于1975年,那时伯城中文查经班刚成立四个月,我從伯城开车來到亞城。参加在东郊Eatonton喬州四健會(4 H Club)營地,當時由佛州塔城(Tallahassee)查經班主辦第二屆美东南华人基督教会夏令会。(注:第一屆和之前試办的0屆,是亞城查经班 Atlanta C.C.F.主办)。 之后,我几乎每年都参加夏令會。在美东南各州的许多小团契和教会,可借此一年一度的盛会,相聚一起,彼此认识,互相合作,推展福音事工,造福华人。 北堂是美东南最大的华人基督徒教会,具有領導角色。我搬來亞城定居,就参与北堂的聚会,享受到丰盛的靈宴。感谢神的带领! 然而,不幸2020年北堂因一位長老續任問題吵鬧了半年,演變到今年年初的分裂!何等悲惨!主名受损,令人心碎。何竟如此!?⋯ 經上說,“你们要追求与人和睦,並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見主。”(希12:14)。先有和睦,才有聖潔。逰子們,回来吧! 愿我们再振作起来,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复兴北堂,荣耀主名,阿门! 作者简介:邱乾相

Click to access the login or register cheese
x  Powerful Protection for WordPress, from Shield Security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Shield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