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语》- 北堂网刊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admin

admin

神恩赐于我的三感恩、三喜乐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胡晓海 “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亚波罗算甚么?保罗算甚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甚么,浇灌的,也算不得甚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林前3:4-7)。 一、我的三个感恩: 2012年作为一个慕道友,我来到北堂,参加了《松柏团契》的敬拜活动,这是我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2015年我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感谢神的接纳、属灵的启迪,在松柏大家庭得以栽种、浇灌⋯⋯,体会到深爱我的神的教诲和指引我成长。 1.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林前6:19-20) 感谢神的接纳,让我得着新的生命。 2. 基督徒的人生就是走天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旅途中,有翻过高山,涉及深水,尽管道路崎岖不平,学习《天路历程》中在乐山上四位牧人的高尚品格,充实自己的知识,善良和爱心⋯⋯,让我们在风雨中无所畏惧,内心充实而稳妥。《松柏团契》是一个充满着爱的大家庭,感恩主内所有弟兄姐妹及同工们的爱心。他们全身心地服事主,让我在人生深受挫伤的阶段,得蒙神的救赎。外子在2011年11月因病不治离我而去,在半年的医疗和心灵的打击后,我得了严重的忧郁症,心理伤感而无法入睡。在《松柏团契》及每日的祷告中,受洗后在属灵上的关怀,我得到极大的帮助启发,疾病迅速好转。感谢神,因祂赋予我新的生命,让我靠主变为刚强。《天路历程》第三章的忧虑潭,易迁回头,恩助来拯救,很形象地阐述神如何帮我们卸下沉重的担子⋯⋯,赐予我们永生之道路。 3. 一年多来,世界被新冠病毒的肆虐扰得无法安宁。我们的团契在网上读经,听张牧师讲述《天路历程》很受启发。随着疫苗及医学的不断进步,相信神也会宽恕和怜悯无辜的生命,早日恢复我们每一个基督徒正常的生活环境。 二、我的三个喜乐: 1. 在“松柏大家庭”中相互关怀,阅读圣经(用眼睛),听美妙赞美诗(用耳朵),圣灵在我心里,有了健康的身体。每次大家一起颂唱圣歌(用嘴巴)⋯⋯,这一切是神给予我们的恩典和快乐。 2. 我在美国的两个儿子,家庭幸福,第三代也能茁壮成长。我的一对龙凤胎孙子孙女已于2020年大学毕业(孙子哈佛大学,孙女耶鲁大学),现在一边工作(在网上),一边攻读硕士。感谢主!他们的人生之路也一定会得到神的指引。 3. 我在《松柏团契》得到大家给我的温暖,让我能跟随主,我的祷告:“主啊! 你用爱吸引我,温暖我,让我不感到孤独,这是我最大的感恩。”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藉着祂,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1-5) 恭贺《松柏团契》成立20周年,愿一切的荣耀、尊贵、赞美都归于神-我们的天父,阿们! 作者简介:胡晓海

感謝主的憐憫 (含音频)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劉葆琳、莊美慧 我們歸主的經歷如下: 我們夫婦與三個兒女1979年來到美國。我回到母校田納西大學太空研究所作博士後研究員。工作之餘,曾參加Calvary Church 的英文班,加強會話的能力,受邀作他們教會的慕道友。後來我們的長女與兒子,先後受洗歸主。那間教會的一個特點是清唱詩歌,不使用鋼琴。他們最愛的聖詩是“領我去各各他”。 1986年底,我到在阿拉巴馬州航太中心(NASA) 的合約公司洛克威尔任職工程師,舉家就搬到亨城(Huntsville) ,並在亨城華語基督教會(HCCC)參加聚會。美慧與小女兒於1991年感恩節時,由特別講員黃存望牧師主持施洗,正式歸主。在1993年初,有一個特會,講員是溫梅桂牧師,她是一位台灣原住民音樂佈道家,葆琳深受感動並決志信主,於當年復活節,由亨城教會的梁瑞龍牧師施洗歸主。其後不久,我母親查景瑛也受洗歸主,於是一家六口都是主的兒女了。那時家父已經過世了。 我在亨城任職約十年,洛克威尔公司合併於波音公司。當我於2013年從波音退休時,累積了26年的年資。在任職時期,三個子女先後順利地從麻省理工、喬治亞理工、伯明翰大學畢業,三個兒女深受美慧的教養,有整潔的好習慣。他們很有成就,也一共添了七個孫輩。一家深深地感受到神所賜的深厚的恩典。 回想葆琳幼年,父親劉漢波在抗日戰爭時,在滇緬公路上曾任國軍上校汽車大隊長。我一周歲時,父母抱著我在柳州照了一張照片。後來,大約兩歲多,我很會跑了,不幸撞翻了一個擺在屋子中間的開水炊子,嚴重地燙傷了左後背。幸好趕上了盤尼西林的問世,救回了一條小命。1948年我已3歲多,隨父母經海南島,撤退到台灣,長住在台中市。學齡前,父親帶我去天主教的幼稚園,那兒有和藹的修女老師們,她們吟唱的一首短歌,雖不知歌詞,但其旋律都一直記得。小學時,巷子口有一家基督教會,有位洋牧師傳教士。在那裡我學到的第一首詩歌: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愛子⋯⋯。 幼年美好的回憶已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也曾寫了一首“耶穌愛我萬不錯”的歌詞。這三首詩歌常不離口,是我晚禱與安眠的插曲。 想到《使徒行傳》16章31節的經文:“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在信主之後,要有教會生活:主日崇拜、團契學習、經常禱告、反省改過、凡事謝恩、心懷喜樂,作一個榮神益人的門徒;上主的恩典,莫大於此! 在我信主之前受到范缜(约主後450—515南北朝時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思想影響,一直抱持范縝的一段言論: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用白話文來說就是:灵魂对于肉体来说,就像刀刃对于刀身一樣;从没听说过刀身都没了,刀刃还存在,那么,怎么可能允许肉体死亡了,而灵魂还在呢?他所主張的“神隨形滅”,主要目的是駁斥佛家出世的思想,因為出世的思想,嚴重地促使了社會與國家的積弱。 由於這個思想的影響,使我慕道了大約13年之久,而不能決志受洗。后來,終於想通了。范縝的論點最大的問題出在:以純粹的物質現象,來類比活著的人身;也就是說,想用人造的硬梆梆的刀,來類比上帝所造的活生生的人!既然,這個類比不正確,整個結論就是在強詞奪理了。其實唯物論主要就是:不承認靈魂的存在。但無論用什麼辯解,都沒辦法證明靈魂的不存在;反而在日常生活經驗中,靈界的存在是難以否認的。 其實,中國古人一直有祭天的文化,但上帝對中國古人的啟示是偏在於一般啟示。雖然如此,中文卻透露了神與人之間的玄機,現成的幾個例子如下: 義:披戴神的羔羊的我。 船:諾亞方舟與一家八口。 福:神賜一口田,知足常樂。 從漢字來看,中國人從一般啟示,步入聖經的特別啟示,是多麽地順理成章啊!感謝主,神就是愛,人生最可貴的莫過於愛。“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作者简介:劉葆琳、莊美慧

我的信主得救感恩见证 (含音频)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趙靄芬 我是1939年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原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上班,后退休。我的姥姥是天主教徒,小时侯曾随她去天主教堂做弥撒,对上帝存有敬畏之心。 我女儿1992年到亚特兰大读研究生。后来参加工作,结婚生子。1999年因外孙出生,我们夫妻俩就来美国探亲和帮忙。先生的一位同学是基督徒,也住在亚特兰大,在亚特兰大华人基督教母堂聚会,有时就带我们去母堂听道敬拜,我们开始对基督教有认识。我女婿是美国人,也是基督徒,所以他们全家都去美国教会敬拜。2005年社区游泳池旁举行派对,从而认识了一对邻居朋友礽城和植容夫妇。他们邀请我们去团契聚会查经,周日又带我们去北堂聚会,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神的带领和安排。我们到北堂听道后参加了福音班的学习,从而认识真道,愿意接受基督耶稣为救主。又见到这么多的基督徒,他们爱神爱人,愿意付出,热心行善,任劳任怨,经常关心帮助我们,我真心愿意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2006年复活节,由当时北堂的朱牧师给我施洗,归于主的名下。感谢赞美神!从此开始我的新生命。 2009年我们夫妻回了一次北京,先生体检后发现得了胰脏癌,经过手术、化疗等治疗,最后于2012年12月过世。我于2013年6月重回美国与女儿一家同住。2014年,有小习姐妹接送,开始参加周二的松柏团契聚会。自从我成为基督徒后,我心渴望各种聚会和学习圣经,曾参加並完成了两年的读经计划。这几年因眼睛不好,无法阅读圣经,就常常听圣经朗诵。每周主日崇拜、主日学和松柏聚会从不缺席。 先生过世之后我很悲伤,身体受到影响,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疾病。2020年10月,我的胸部疼痛难忍,女儿带我去医院急诊,医生认为是心脏有问题,处理了一下就回家。以后又几经周折,去了几次急诊,疼痛几乎不能忍受,又不能呼吸,我只有大声呼求主:“救我脱离苦疼,若回天家脱离地上的苦难是多么的喜乐。”我聆听神的声音,用《诗篇》作为我的祷告。“耶和华啊,求你可怜我,因为我软弱。耶和华啊,求你医治我,因为我的骨头发战。我心也大大地惊惶。耶和华啊,你要到几时才救我呢?耶和华啊,求你转回搭救我!因你的慈爱拯救我。”(诗篇6:2-4) ;“神啊,求你保佑我,因为我投靠你。”(诗篇16:1)。感谢神垂听了我的呼救和祷告,医生找出了病源是胸膜炎,住院二天,对症下药,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慢慢地得以医治和恢复。因为是疫情关系,家人都不允许去医院陪同,我又不懂英文,真是十分无助。我的女儿全家都十分孝顺,经过恳求,女儿和外孙女被允许在医院陪伴和帮助我。松柏团契的主席素龄姐妹和辅导齐师母为我的病情怛忧,常常打电话问候。素龄姐妹几次做了饭菜要送到医院和家中,但因疫情期间不能探访,只能作罢。在团契中她们和大家为我的病情迫切祷告。家人和弟兄姐妹的爱温暖了我,给了我力量去与病情争战。现在我己基本上恢复健康了。 下面用我常读的《诗篇》来赞美感谢神: “但我倚靠你的慈爱;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乐。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 (诗篇13:5-6)    “我要照着耶和华的公义称谢他,歌颂耶和华至高者的名。”(诗篇7:17)“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将你的荣耀彰显于天。”(诗篇8:1) “我要一心称谢耶和华;我要传扬你一切奇妙的作为。我要因你欢喜快乐;至高者啊,我要歌颂你的名!”(诗篇 9:1-2) 作者简介:趙靄芬

松柏團契二十週年回顾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丁何力珊 2006年第一次走進松柏團契,已是15年前的往事。那年外子退休,我也提早在一月底(當時剛過61歲)一起跟進。二月初就被邀請參加松柏/姊妹每月一次的專題講座,要我分享「職場後的退休生活」。聚會後的愛筵中,當年擔任松柏團契主席的陳金鴻老弟兄上前來邀請我與他們坐在一起用餐。我欣然答應,當我一坐下,陳伯伯卻馬上宣布“我們歡迎松柏團契的新同工”。頓時面對這些長輩們,一張張臉上期盼的表情,心中想起「家有一老,勝有一寶」,自己的母親遠隔重洋,服事他們如同服事自己的母親。面前的每位長輩都是教會的寶貝,如今他們年事已高,有些事情實在需要有較年輕的人來服事。從那一天開始就與松柏團契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十五年來,歷經多少的人來人往,與弟兄姊妹同學習、同喜樂、同悲傷、同感恩。在這慶祝松柏團契20週年有意義的日子裏,願意以有限的篇幅來分享「滴下脂油的路徑」,這些點滴的回憶期待也能激起你對松柏團契的認識、關注、參與及委身。 團契成立及同工群 北堂一批年長的弟兄姊妹看見由大陸來美探親的老年人日益增加,更看見他們急需愛心關懷,就決定成立一個年長的團契,命名為“松柏團契”,2001年9月11日正式在北堂成立。 松柏團契成立之初,朱義熙牧師擔任團契的輔導,陳金鴻弟兄擔任團契主席。接著每年由不同的長者荊呂建蘭、曾德輝、劉德茂、曾郗倩、陳子英相繼負責。2009年由金元泰接任,2011年由剛從NJ搬來與女兒團聚的張錢水接任。2016年初錢水姐突然離世,由鄭素齡接任迄今 (參照附表)。松柏團契是個大家庭,神為我們預備了一群可愛的服事團隊,尤其從2011年開始有好幾家人搬來亞城與兒女團聚,頓時同工人數增加,事工得以開展。特別謝謝鄭素齡、邱乾相、梁瑩、張美雲、陳洋一、蔡惠珠、劉葆琳、莊美慧及丁長老夫婦的投入。2015年齊牧師、師母來到北堂,從2017年就積極參與松柏事工,從此帶給松柏一股新的氣象,充滿著年輕的活力。目前更有佘錕、康蕾、陳笑琴、蔡幼明、馮世正、蔡幼欣、傅國柱及韓曦艾在同工群中。期盼有更多人也有我們在20年前的負擔,來服事這群家中之寶。 聚會內容 多年前有位伯母説到,她來參加松柏團契是想要來學習主的話語,家庭團契都在晚上聚會,只有松柏/姐妹團契是在白天舉行。感謝神!這些年来,團契的聚會一直看重聖經的學習。除了定期有專題講座之外,並有規律地查考聖經書卷及研讀門訓教材。自2006年起,查考過十二使徒(08/2006)、雅各書(10/2006)、創世記(11/2006-05/2007)。用了兩年時間完成了大使命的門訓教材:新生活、新生命,門徒之道(08/2007-08/2009)。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永生第一年全四冊(08/2009-12/2011)。另有約翰福音(01/2012-05/2013)、希伯來書(08/2013-12/2014)、一步一步學箴言(01/2015-12/2015,08/2016-12/2016)、聖經人物(創世記)(01/2016-05/2016)、羅馬書(01/2017-10/2018)、馬太福音(11/2018-05/2019)、福音橋(2019)、天路歷程(08/2019-03/2021)。特別感謝張麟至牧師在一年半中為弟兄姐妹講解天路歷程,2020年還應同工的要求,又再捲土重頭再來一次,每週不辭辛勞講解分享才提起了大家對這本書的關注及投入。過去每月皆有精彩豐富的專題講座,包括有醫學常識、身體保健、生活講座,及最近才結束由陳俊邁長老的七次「老人專題講座」(04/2021-05/2021),受益匪淺。 感恩見証/慶生會 每月第三週是感恩見証的時間,每人皆有不同的人生歷練,只能在限定時間講述。為了這次松柏20週年慶祝,將近20篇的感恩見証道出對神的感恩及帶領。團契每兩個月有一次慶生會,「求主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耆(60歲以上)、耋(70歲以上)、耄(80歲以上)、耈(90歲以上) 同聚一堂,共敘主恩! 探訪與關懷 早在2006年松柏團契就設有關懷同工,我們第一屆的關懷同工是朱詹秀珍老姊妹。到了2008年設立電話關懷禱告網,分成五個小組,每小組設有組長一位,組員五-六位,定期電話上問候關懷並同心禱告。尤其在暑假期間(五月中旬-八月中旬),更加強探訪關懷工作。2013年增植為七小組,每組五-七位。每月同工們固定探訪新人、生病的肢體。團契特色之一就是人口移動頻繁,許多來美探親的父母居住3-6個月,最多一年就必須離去。人來人往,在團契的通訊名單上已近200人,這真是神賜下傳福音的良機。不僅讓年事已高的長輩在團契裏領受到弟兄姐妹的愛,更能認識並接受這永生的禮物。 受洗新人 感謝神的恩典,神陸續將得救的新人放在我們的當中。2013年鄭繼勵、楊季清夫婦,鍾先春;2014年智維民;2015年李明一、胡曉海、施逸雲、李百棟;2016年樊淑寧、陳笑琴、賴建秀、蔡幼明、馮世正、秦志華、朱德雲、汪素珠、張翠英、肖東升;2018年顏真歸入主名,成為神的兒女。 教會獻詩 2011年11月5日是ACCC教會長青團契成立25週年紀念,松柏團契被邀請前往慶賀、分享且獻詩。大夥興高采烈地如同過新年一般,與母堂的弟兄姊妹們有非常美好的交通。團契中臥虎藏龍有造旨極高酷愛音樂人士,每年暑假教會開放給團契獻詩,松柏團契從不落人之後,皆踴躍報名參加。世界名曲也難不倒我們這隊松柏詩班;從2013年「快樂歡欣向主敬拜」(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2014年「神的路」,2015年「我深信在哪各個他山頂」到2019年「我要向山舉目」,每每皆大獲好評,榮耀歸於神! 郊遊 松柏團契幾乎每年都會舉辦郊遊活動。在2012年及2013年,就在附近的Jones Bridge Park與姐妹團契一起享受明媚陽光和主裏團契。2014年十月同工們更是斗膽地舉辦了第一次遠行郊遊到The Rock Ranch。2015年在Shorty Howell Park 又有了年度的郊遊。2018年安排了一次Gibson Garden的踏青,有些姐妹們同行陪伴。感謝神!讓我們仍有眼有腳可以欣賞這奇妙的大自然,不得不讃嘆神的恩典,讓我們更認識神的偉大,願一生榮耀主名! 春晚 充滿活力的錢水姐,因看到團契弟兄姐妹平日鍛練不夠,建議可否在週二固定聚會外,再增設一個鍛鍊身體的時刻。於是在2013年就開始了為期近三年的「週三體操運動」時刻。其中有德雲姐帶領的簡易太極拳,靜芬、佳伶姐的方塊舞、土風舞,弟兄姐妹們同聚一堂,其樂融融。並在北堂的春晚中有了一次精彩的演出,也給北堂團契帶來一個表率。不要叫人小看我年「老」,仍然身心矯健,不落人後。每次北堂的春節園遊會,「松柏夜市小攤」位上的食品,南北口味、色香味濃、供不應求。這是一段值得回憶的往事! 懷念故友 座落在Cumming的Suwanee View Garden,因早年有北堂契友使用而在2011年底園主同意保留一片地給北堂認購。2012年在新開闢的「Garden of Grace」正式成立了「北堂墓園」。松柏團契每年在復活節前一週的主日都會去墓園緬懷主裏的家人。敘説他們曾在我們當中的作為,愛主事主的見証,讓在地上存活的繼續主的托負。謹此篇幅紀念這些故友:金元泰 (04/30/2010)丁樊恩溥…

松柏團契二十週年勉勵 (含音频)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齊谷蘋師母      我很榮幸可以服事松柏團契的長輩們,這些老人家是中國有史以來經歷最多磨難的一個族群,他們身經百戰,教養兒女成材,來到異鄉重新立足,真可謂「不是猛龍不過江」。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故事,都有一篇可歌可泣的人生樂章。松柏團契20週年慶之際,我們希望可以從老人家的人生故事和感恩見證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屬靈的寶藏。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服事這個族群的重要性顯得更為迫切。雖然人生經歷大風大浪,但當塵埃落定,兒女環繞在旁,他們也有被關懷牧養的需要。老年人有許多的「怕」:怕失去老伴、怕孤單寂寞、怕病痛纏身、怕拖累子女、怕活太久、積蓄不夠、怕跟不上網路時代、怕生活麻煩、怕人生失去目標、沒有意義、怕失去自我價值、活在自卑或孤傲中,最後,都害怕死亡,有不知道死後去哪裡的恐懼。因此,老年是人生最後一個階段,      雖然他們在人生競賽場上退下來,從主角變成配角,甚至變得無足輕重,但是他們的靈魂在神面前卻是永恆存在的,是神所珍重愛護的。神藉著《以賽亞書》46章4節安慰當時的老年人:「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直到你們髮白,我仍懷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懷抱,也必拯救。」今天,神也要呼召一批人出來,為祂做關心牧養老人的工作,更是作為永生神的守門員,為主得著一批又一批原本屬於神的兒女。神所要求他們的,就是善良與忠心,願意陪伴他們走人生最後一段路,將主的平安和救恩帶給他們。 齊師母 作者简介:齊谷蘋師母

三福探访見證 (魏彬)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魏彬 編者按:三福培訓的學員已經信主多年,自愿接受三個月的培訓,並由老師和隊長帶領,參與多次本地或者外地的探訪。不論線上或者線下,在疫情期間,積極向不信的親友傳福音,以簡短的見證吸引人來聽永生的福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他們調整自己,克服困難,順從聖靈的帶領,喜樂與主同工,一起經歷福音的大能。 在我未有永生之前,我是一个心里很骄傲的人,一直追求尽善尽美。然而,在三十出头的年纪,我发现自己得了重病,需要长期治疗。对疾病和死亡的忧虑,加上药物副作用的影响,让我的生活变得沉重。后来,发现前夫有了外遇,我的情绪跌到了谷底。   在最困难的时候,神借着祂的仆人带给了我安慰和盼望。在我接受了永生后,我的生命有了很大改变。神使我喜欢读《圣经》,神的话语让我知道神是爱,乐于饶恕,让人有盼望;神也让我看到自己心里的软弱,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常常挑剔、苛责周围的亲人朋友。但是,因神照我的本相接纳了我,我也可以同样地接纳自己、接纳别人。因神赦免了我的过犯,我也要同样地饶恕别人。就这样,我把自己的重担缷下来,完全地交托给神。 现在,我心里安静满足,相信自己可以照顾好生活,健康状况也改善了很多。自从我清楚自己有永生之后,不单今生有了改变,并且也确实知道有上天堂的把握。即使我今天晚上离开世界,也肯定自己可以去天堂。   作者简介:魏彬

三福探访見證 (王鵬)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王鵬 編者按:三福培訓的學員已經信主多年,自愿接受三個月的培訓,並由老師和隊長帶領,參與多次本地或者外地的探訪。不論線上或者線下,在疫情期間,積極向不信的親友傳福音,以簡短的見證吸引人來聽永生的福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他們調整自己,克服困難,順從聖靈的帶領,喜樂與主同工,一起經歷福音的大能。 在我未有永生之前,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见到很多人与人之间不择手段的争斗,自以为嫉恶如仇的我,对此心中不喜、不屑,就以封闭的内心去逃避或应对,内心也越来越冷漠刚硬,只觉混沌一片。  后来,当我接受了永生,一切都改变了。刚开始的两周,我一直莫名地流泪。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后来才知道, 是因为耶稣的爱住进了我的心里,使我冰封的心在融化,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轻松。  现在,我有了永生, 便有了上帝为我生命的依靠,也有了从神而来爱的陪伴、安慰和盼望。我被上帝改变,从学习圣经(上帝的话语)中得智慧; 在祷告中依靠上帝得到喜乐平安,懂得了如何饶恕与谦卑,和学习去爱我以前不能爱的人。上帝是世界的光,也指引我走永生的道路。 自从我清楚自己有永生之后,不单今生有了改变,而且也确实知道有上天堂的把握。即使我今晚离开世界,也肯定自己可以上天堂。 作者简介:王鵬

三福探访見證 (丁楠)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丁楠 編者按:三福培訓的學員已經信主多年,自愿接受三個月的培訓,並由老師和隊長帶領,參與多次本地或者外地的探訪。不論線上或者線下,在疫情期間,積極向不信的親友傳福音,以簡短的見證吸引人來聽永生的福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他們調整自己,克服困難,順從聖靈的帶領,喜樂與主同工,一起經歷福音的大能。 我们基督徒都相信自己有永生, 所以内心能多一些平安喜乐。 在我未有永生之前,常为自己患有自闭症的小女儿担忧,担心她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完成学业、不能融入这个社会,更担心自己和先生过世之后,没有人能照顾她。   后来,我接受了永生,一切都改变了。   我有了永生之后,便有从上帝而来的平安喜乐,对小女儿更有耐心和信心。现在,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也成为了一个依靠上帝来生活的人。我的转变也影响了比我更担心小女儿的先生,他加入了我所在的团契学习圣经,也明白并接受了永生。 更让人欣慰的是, 在团契和教会的爱的氛围里,我的大女儿又接受了永生。 现在,我们一家四口常常通过祷告和读经,来经历上帝的同在和永生的能力。借着上帝的帮助,以前的担忧也不再困扰我们了。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有永生,所以,我们不再为明天担忧。即使我今晚就要离开世界,也肯定自己可以上天堂,与神同在。  作者简介:丁楠

三福探访見證 (葉金紅)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作者:葉金紅 編者按:三福培訓的學員已經信主多年,自愿接受三個月的培訓,並由老師和隊長帶領,參與多次本地或者外地的探訪。不論線上或者線下,在疫情期間,積極向不信的親友傳福音,以簡短的見證吸引人來聽永生的福音。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他們調整自己,克服困難,順從聖靈的帶領,喜樂與主同工,一起經歷福音的大能。 在我未有信主之前, 我为我的小儿子担忧,他是特殊儿童, 我担心他以后的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完成学业、不能融入这个社会。 我更担心自己过世之后没有人能照顾他咋办。后来通过北堂姐妹介绍福音,我接受了永生,生命的一切都改变了。 现在我有了永生, 便有了从神而来的平安喜乐, 所以对小儿子更有耐心和信心。 他这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 虽然还没完全康复,但我凭借对神的信心,相信神对每个孩子的恩赐都不一样,对每个孩子都有美好的计划与丰盛的慈爱。有永生以后的我,每天都按照神的话语祷告,凡事应当一无挂虑,只要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我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 作者简介:葉金紅

Special Announcement

2021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1 Author: Jonathan and Robynn Bachman This may come as a shock to many of you, but finally we are able to share some exciting news! Our precious baby girl, Havynn (pronounced “Haven”) Esther was brought into the world…

Click to access the login or register cheese
x  Powerful Protection for WordPress, from Shield Security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Shield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