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语》- 北堂网刊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Tag 2024

BSF是我信主道路上最美的遇见

大家好,我叫沈磊,组长是李晓兰姐妹。我要归荣耀给神。我家是去年五月底搬来亚特兰大的。八月的第一个主日来北堂聚会就看到BSF在招生。当时不知道BSF有严格的规定,要是知道这个规定的话,以我不敢轻易承诺的性格,我估计我会被吓退的。

心灵的更新

昨晚,北堂举办新心音乐会。我的心在敬拜赞美中不断被更新,好像绵绵的春雨不断更新万物。从快乐赞美主开始,我们和周围的人握手,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同感一灵。

The Testimony of Lori Shen

The Testimony of Lori Shen Author:Lori ShenDate: 05/03/2024Category:主内生活 Hello, I’m Lori Shen, and this is my testimony. My life before Christ was empty, as I constantly sought validation from others and always found myself being disappointed. I put my energy…

The Testimony of Linden Shen

The Testimony of Linden Shen Author:Linden ShenDate: 05/03/2024Category:主内生活 I’ve been attending ACCCN ever since I was a little kid. As a child, I would misbehave a lot, as I was the kid who always didn’t listen to the teacher. As…

A GODLY MAN

2024年 3月 发表日期: 3/2024 Author: Kevin Lam The fruits of the Spirit are Love, Joy, Peace, Patience, Kindness, Goodness, Faithfulness, Gentleness, and Self-Control — attributes that many of us attempt to live out in the truest sense, though we (myself…

一个敬虔的人

圣灵的果子是爱、喜乐、平安、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和节制——这些属性,我们许多人都试图以最真实的方式去实践,尽管我们(包括我自己)在某些方面经常做得不够好。

圣经对奉献的教导

“奉献”是每一个基督徒要学习的属灵功课,然而,一直以来这也成为一些不信者攻击的话题,甚至有些基督徒也对此不认同,视奉献为负担。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们对奉献的意义还不甚了解,对奉献的福气还缺乏体会。为此,《恩语》特别请到李竣權長老,来对这一重要的教义作一解释。

汁浆常青的宣教生活

“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92:14) 這句經文曾是北堂松柏團契的鑰節,鼓勵松柏弟兄姐妹雖然外體漸漸毀壞,但“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林後4:16)。回想自己1974年來美,五十年來神帶領我在宣教工場上學習、裝備、琢磨並活出宣教人生的经历,这句经文也成为我生命的激励,为此深深感恩。

超越自己传福音

2024年 2月 发表日期: 2/2024 作者:郭瑞芬 三福是一项以传福音为重点的全球性事工。在北堂已经开展近20年,累积有近120名弟兄姐妹参加过培训。2023年3月到5月,迎来第20届三福培训,我有幸成为新学员。9位新学员在4位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紧张的三福学习和训练。三人一组的三福小分队已经向将近40位国内和当地的慕道友传讲了福音。有20多位在当时就决志接受了耶稣基督为个人救主。对于我个人来说,真是一个无法想象的超越! 我们都知道传福音是主耶稣留给我们的大使命。我之前也热心向人传过福音。但是孤军作战,还说不清道不明福音精要内容。虽然花了时间,只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脑搬出来,什么亚当夏娃呀、蛇啊、始祖犯罪啊、天堂地狱世界末日、耶稣道成肉身来救我们啊,等等,就像把一大堆积木块块全丢给对方,告诉他这个就是福音。听的人应该是云里雾里,结果基本是不了了之。我以为这就是传福音了。所以多年来,记得只带了一个人决志信主。 通过参与这次三福学习和训练,我才明白这一大堆积木是要有先后次序才能搭起来:从了解对方日常生活,信仰现状,到对教会的看法。 通过有效的提问,然后引入福音:恩典,人,神,耶稣基督,信心。这样一步步讲解,才让人能够听得清楚,理解得到位。在圣灵感召下,福音果子就真的可以结出来。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参加三福的体会心得,和大家分享: 一,小分队传福音: 由三个人组成小分队出去向一个人传福音,由一位老师带队,两位学员把记背熟了的三福内容以自然生动的方式轮流讲述出来。若有什么表达不完全的部分,则由老师或另一个学员补充直至完整。这大大有效地保障了福音讲述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三人组各人不同的个性表达去传递信息又不会让慕道友听了感觉单调。 二,解决向熟悉的人传福音的难题: 我们知道向熟悉的朋友或家人亲戚传福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福就很好地解决了此难题。我可以作为旁听,或干脆不参与,另请三人探访小组去讲述,去作见证,同样的内容让不同的人去传达结果会很不一样。 三,开讲之前有两个诊断问题: 就好比医院的检测仪器,能检测到对方的思想形态。为下一步如何讲述确定了方向和侧重点,使福音讲述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有力地撞击那人心中坚固的营垒。 四,建立友谊: 建立友谊对一些人来说不是难事,但是,对另一些人说那真是叫作难。比如我,就不是一个善于建立友谊的人。但是通过三福学习,明白到建立友谊扩展朋友圈是如此重要的第一个环节。为了传福音就需要下意识努力改变,突破自己的性格,开始想方设法思量着如何认识更多的新人,如何找到切入口向人邀约来听福音。心中重新燃起要向人传福音的热情。 五,三人小分队的团结: 三股扭成的绳子不容易中断。凡参加过三福训练的学员和队长,都不再是单独的传福音个体,必须组合成三人小分队:或两男一女或两女一男,向一男性或一女性慕道友传讲福音。这个原则能使三人组持续不断地存在。只要探寻到适合的慕道友,在三福群里一呼召,即刻便组出小分队,商量好时间地点就能出发。每个成员都是耶和华神预备的军兵,随时可以待命自由组团出战。 六,代祷举杖之重要: 在《出埃及记》的一场与亚玛力人的争战中,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出战。摩西在山上举杖时,以色列人就得胜; 垂手时以色列人就战败。代祷就好比摩西举杖,是三福事工中极为重要的属灵后盾。每个三福学员在三个月的培训期间还需要两位代祷者,如同亚伦和户珥帮助扶住摩西的手一样,需持续代祷。在这次学习中,我体会很深,还没开课,我的腰扭了,躺了一星期。开课后学着学着,背又扭了。后来家人又撞车车子报废,夫妻间莫明其妙吵架了等等,会明显感觉到有黑暗势力在挡阻。正因为知晓这些来自仇敌的攻击,三福从一开始就强调了祷告和代祷的重要性,北堂两周一次的周六晨祷会一直持续了近二十年,可见在这场属灵的持久战中团队持续合一的代祷是何等重要! 七,向已信主的人再传福音: 三福不光是向未信主的人传福音,还可以向已经信主,但还没有得救确据的人再次讲述福音,使其明确得救的确据。 还可以向青少年阐明福音的精义,引他归主。我举一个生活实例。我的大儿子吴约翰去年报名受洗班,后来退出,说还不信。实在让我这个当妈妈的很有负担。这次我学习了三福的诊断问题后,通过和儿子的交谈后我发现,他不愿受洗的原因正是出在没有得救的确据上。他以为需要靠完全的行为才可以得救,说,“我就算受洗了,我还会犯罪,我达不到真理的标准,那洗了有什么用呢?”我就给他解释了,“我们信主只需要先接受承认一个事实,就是耶稣已经替我偿清了罪的代价,受了罪的刑罚,已经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我接受这个已经作成了的救恩礼物,就是白白送给我们的这一份宝贵的礼物,向他认罪悔改就可以决志信主了,就这么简单。至于信主之后生命的改变,弃恶成圣的过程,那是圣灵用真理和能力一步步带领我们改变的一生的功课。” 儿子听明白了,然后我试着问他,“妈妈带你作一个决志祷告可以吗?”儿子说,“嗯。” 我就一句一句带领他作了一个决志祷告。如同其他决志者一样,儿子还需要不断地陪伴和引导,但是这一个好的开始无疑是令人欣喜的。 有位牧师说,在普世传福音的事工中,大多数教会中的信徒们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已沉睡多年不晓得自己是睡着的人,是三福唤醒了我。我特别感谢吴大庆老师,点名呼召我参加三福的学习。记得第一堂课上,他掷地有声地说,这三个月的学习我们是来真的,动真格的,是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他发给我背诵的第一句话就是三福的异像:为了神的荣耀,建立友谊,领人归主,训练门徒,健康增长。非但要作得人的渔夫,还要把得到的鱼也训练成得人渔夫。如此,教会才能持续复兴,得救的人数才能持续加增。 愿更多还没有参加过三福学习和训练的弟兄姐妹们都早日报名来参加三福学习,同参大使命,齐心合力扩张队伍领人归主,荣耀归我们独一的真神上帝! 期待大家! 作者简介:郭瑞芬

兔尾龙首的灵修:枕头的地方

2024年 2月 发表日期: 2/2024 作者:冯欣 龙年第一天的灵修,又读到了耳熟能详的“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的经文,令人思绪飞扬!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吧: 耶稣见许多人围着他,就吩咐渡到那边去。有一个文士来,对他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马太福音8章18-20节) 1. 卖房的困惑     在这段太熟悉的经文中,却有个令人困惑的难题,打扰着不少耶稣的跟随者,甚至传道人:耶稣是不是让跟随他的人都不能有自己的私人财产?尤其是房子?因为房子是“放枕头的地方”,是“安乐窝”。我也听到过个别传道人讲道的时候,会鼓励会众卖掉自己的房子,改为租房居住,因为人只有 “没有枕头的地方”才能彻底跟随耶稣。 2. 思考的进路  租房比买房就更属灵吗?若不是,那么这段经文的意义到底在什么地方?不把这段经文搞清楚,囫囵吞枣地讲“放下一切跟随耶稣”,是不能解决心中的疑惑的。 我是“教书匠”出身,就是当过多年的老师。职业习惯让我养成了一个直觉,每当考完试,同学们拿回自己试卷的时候,看看表情就知道他(她)们考的如何,所以我们常说“分数都写在脸上的”。尤其是当一个同学拿着我批改过的试卷,哭丧着脸敲我办公室门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来找我讨要分数的。 当我们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思考这段经文,读到一个文士来找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的时候,耶稣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当然啦,耶稣是洞察人心的,他很清楚这个文士在想什么。通过四福音书,我们非常了解“文士”这个阶层的状态,他们多是法利赛人群中自持清高的佼佼者,他们所想所求的,无非是如何更有本事,成为人上人。他们的骄傲和自以为是,使得他们成为耶稣福音的阻挡者和敌对者。(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旧约中虔诚爱神的以斯拉)。 马太福音中的这位文士倒是有点小聪明的:他看出了耶稣的能力,之所以来跟随耶稣,是想从耶稣那里学点本事,得到点什么。但他不是为了荣耀神,而是为了个人的前程,为将来能够在自己的圈子中出人头地,成为佼佼者。他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个人的事业和前程。虽然我不太确定这位文士是否很在意自己房舍,安乐窝,但可以确定,他所追求的,和耶稣所传讲的天国的福音、价值观格格不入。 听起来很熟悉?是啊,谁不想在人生的奋斗中,找一位好老师,学点真本事,将来事业成功呢?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中国来的莘莘学子们竞争藤校了。问题不在于这些东西值不值得追求和保守,而在于我们个人的一切:事业前程,个人福祉,和对耶稣的信仰相比,孰重孰轻? 所以耶稣才会一针见血地回答他“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这句话,使文士的美梦彻底破灭。我们在后来的经文中再也没有读到有关这位文士的信息,很可能灰溜溜地走了。 再请注意,耶稣的回答用的是比喻的形式,可谓一言中的。要想跟随耶稣,必须放下的不单单是“枕头的地方”,而是和“枕头的地方”有关的一切。换句话说,它包括了我们人生中,价值观中最为看重的东西。可能是你的住房,也可能是你的事业发展,是你的婚姻家庭,还是你的自尊心和骄傲? 3.”尾大不掉”的Zoom     最近听到一位教会同工发帖子吐槽:“疫情结束,教会恢复实体聚会已经一年多了,无论怎么鼓励会众参加实体聚会,每次总有10-20%的人用教会提供的Zoom账号在线上聚会,教会想要关闭Zoom的决定一直有人反对,说这样可以方便大家。该怎么办? 不知您所在的教会是不是也留着这样一条剪不断的尾巴?在一些会众的眼里,舒适第一,可以穿着睡衣,边煮饭边聚会,反正关上视频和麦,谁也看不到听不到,方便的很。孰重孰清,不是很清楚了吗? 4.“代价”的思考    这几天中文媒体平台中各样的祝福信息中,有一位年轻信徒发来的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冯老师,我认为你经常挂在嘴边的‘跟随耶稣要付代价’的信息是悖论。因为耶稣已经在十字架为我们付上了全部的代价,我们就没必要再付代价了,平平安安享受他所赐的平安喜乐就好了,好比你到商店购物,有人为你买了单,你就不必要再付账了,不是吗?” 这条令人无语的帖子却让我联想到了基督信仰的灵魂拷问:信耶稣到底是为什么?或者换个问法:耶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就是为了我们的福祉吗? 谁都知道付代价是人生中的必要选项,必须的,逃不掉的。世俗哲学告诉我们,人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都是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最大价值。从股票投资,到战争战略,甚至“黑色星期五”的抢购,几乎无一例外。 然而,耶稣的价值观却恰恰相反,耶稣多次讲,跟随我的人,必须要付代价,而且是要付出自己核心价值的代价,远远超出你的房子,职业,金钱。耶稣要的是你的全人,全部价值观,甚至全然的生命。 我给这位弟兄未作解释地回了以下的经文,大家也可以体会一下吧: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太10:37-39)”  事实正是如此,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付上了生命的代价,他要求我们跟随他的时候也要付代价。那我们需要付什么代价呢?有人说,是时间的代价,因为你要花时间去参加教会的活动,敬拜。也有人说是金钱的代价,因为你要作金钱的奉献。但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我们价值观的转变,把耶稣放在生命中的首位。一生为他而活,为他而死,而不是反转而扭曲的价值观。 有了“付代价”的价值观,有了将全部身心都以基督为中心的心志,“枕头的地方”就不再成为我们的困扰了。我听过不止一位参与长期跨文化的宣教士作过的见证,只要顺服神的呼召,放弃“枕头的地方”真的很容易,卖掉房子就是短暂的事,简单的很。而要彻底抛弃旧的价值观,一生一世亦跟随耶稣为唯一的目的,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作者简介:冯欣

Click to access the login or register cheese Skip to content
x  Powerful Protection for WordPress, from Shield Security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Shield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