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语》- 北堂网刊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圣诞随想:外婆的礼物

2023年 3月季刊

发表日期: 3/2023

,

作者:岑大智

音频朗读:韩凯 弟兄

圣诞节即至,我们都十分期待着圣诞树下的礼物。人生中收到过无数的礼物,但外婆送给我的礼物–一副产钳,却一直珍藏着。它,不仅仅是副产钳,寄托更多的是一位信主的外婆,如何因她的良善、敬虔、朴实而传承、整整影响数代人。

一九八八年八月末的一个中午,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妇人,正在用她那双略为颤抖的双手,在一架破旧的电子琴上弹奏着一首圣诗《天父要顾念你》。弹毕,她和年过九旬的丈夫一起拥抱着一位年轻人,大家一起含泪祈祷许久。第二天,年轻人脸上挂着昨日的泪痕,踏上了出国的征途。这位年轻人,就是侨居海外三十多年的我。

这个故事还要追述到将近一个世纪以前。

神的预备

那是一个凡是女人都应该裹脚的年代。在广州,有一位普通的家庭清洁工,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地帮助一个美籍人家打扫起居。这位清洁工当时也许没想到,她的这一份工作,不但使她的女儿免去了裹脚的痛苦,还使她得到了当时绝大多数的妇女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教育机会。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由于这一份不显眼的工作,改变了她一家几代人的“命运”。她,就是我的曾祖母。

妈妈告诉我:曾祖母当时的东家,是位来自美国的传道人一家。他们在广州开设学校,医院,以及开展教育和福音工作。曾祖母也在他们的引领之下成为了基督徒,她的女儿,即我的外婆,也有幸成为这个传道机构的受益者,被安排到教会的学校学习,外婆后来成为一名助产士。

外婆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

“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每当我唱起这首轻快的校园歌曲时,内心就会荡起一片波澜。有时竟然会泣不成声(妻子会笑我多愁善感)。我的记忆,是从我所敬爱的外婆开始。不过,这个记忆不是在那充满阳光的魅力沙滩,而是在六十年代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外婆一手拖着简陋的行李,一手拉着我哥哥,身上背着瘦弱的我,一步一步,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挪动。这一幕,像电影中逃难一样的情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食物奇缺,没有母乳。父母都在铁路沿线工作,很难照顾好刚出生的双胞胎。跟许多同代人一样,我们还在裹尿布的年龄,就被外婆从武汉带到广州抚养。

很小的时候,看见外婆总是在吃饭前低头喃喃自语,觉得很奇怪。由于众所皆知的原因,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她没有公开自己的信仰身份。但我的潜意识在告诉我,家里的环境很安全。一家几口,开始寄住在一对老基督徒家里。女主人双目失明,头发花白,男主人已拄着拐杖。老人们的言谈充满了和谐、喜乐、互助,相互间没有半点埋怨。我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老婆婆“注视”我的每一瞬间,我都感觉到她那种亲切、和蔼和温暖,直觉会让我扑倒在她的怀里,她的容颜至今还在我的脑海当中。我很感恩,基督徒在某些人的印象中是刻板的、严厉的,面无表情的,而我在寄住的这段日子没有一点“二等公民”的感觉。我反而倒觉得,现实中的人(包括我自己)被这世尘的忙碌拖得疲倦不堪,变得更加刻板和目无表情。

神的保守,安然度过动乱年代

外婆对我们的管教非常严格。她奖惩分明,常常亲我们的嘴。但是,当你面对着她那双锐利的目光时,你应该明白你闯了什么祸。她很少会无缘无故地在我们身上泄愤,或者借题发挥、迁怒于人。等我懂事之后,渐渐明白了她的一片苦心。我们生长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代,我们家门前的街道,常常上演文革的批斗场面。看着那些可怜的人们,颈上挂着牌,双手被反绑,满街的游行呐喊,还有那些流着血的身体,幼小的我们受到不良的刺激。学校里打群架,纨袴子弟的蛮横,读书无用论导致的各种恶习,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为此,外婆常常祷告,让上帝给她智慧和力量来养育好这一对尚未能辨别是非的双胞胎,让我们平安度过这个扭曲的年代。外婆在,我们就像生活在一颗大树底下,躲过了好几年的腥风血雨。我想神的严厉更是黑白分明,神对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的吩咐,以及通过摩西对以色列人颁布的十诫,都是很具体,而非模棱两可。神不愿我们因自我聪明而偏行己路,当远离邪恶,以免受伤害。

一副产钳济沧桑

外婆经常给我们讲述的,是她在那个偏僻的穷山村里推广新法接生的故事。不知有多少个难产的例子,经过她“神奇的手”都转危为安。有很多经过她接生的婴孩,亲切地认她为妈妈。外婆歉虚地说:我没有什么神奇的能力,全靠祷告。每年,都有不少她接生出来的“孩子”送上几袋像番薯干之类的礼物作为致谢。因为山高路远,常常要坐几个小时的轿子去接生,好心的她不时地下来自己走山路。一到产妇家里,她吩附家人先给挑夫吃饭,自己直奔产妇。乡下的接生条件贫乏,用瓦片割脐带,用秤钩破羊水和拖出胎儿的事情频频发生。顺产是不叫人的,出诊的都是些棘手的产妇案例。有一次,一个产妇整个子宫脱出(但胎儿却没法出来)。她的子宫已经出血糜烂,外婆迅速把婴儿接出来后,用手将子宫复位,而外公协助外婆,天天帮产妇局部敷药,最后母子平安。

言传身教,耶和华的产业必不轻看

外婆常常对我们说:要勤快,多动手,不要光动嘴。要主动,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婆没有教会我们的“社交能力”。她是用祷告,而不是用建立社交网的方式去达到目的。我们确实不知如何应对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知道怎样去迎合别人。我和哥哥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按当地的软规定,不必两个兄弟同时到农村接受再教育。外婆没有人脉,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只好无奈地把刚刚抚养长大的、还未满十七岁的双胞胎一起交出。两位老人依依不舍地目送着大卡车,载着这些朝气勃勃的知识青年,徐徐地开往那个充满未知数的新的锻炼场所,内心百般地牵挂。也许这一去,就等于”扎根农村”,再也回不来了。老俩口仍然没有改变那一根筋,也没办法去送礼。不过他们的祷告没有落空。两年之后,双胞胎通过了考试,又回到了他们身边,在不同的学校学习。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在废墟中度过的。我刚背上书包就是文革的开始,高中毕业便是文革的终止。直到现在,妻子还跟我开玩笑,要把我送回中国去,从幼儿园开始学起。外婆没有一板一眼地教我们学什么文化,在我最深的记忆里,她不是教我们1+1,而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因为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我糊里糊涂地中学毕了业,被“安置”到农村接受再两年教育,第一次高考便糊里糊涂的败下阵来。外婆不但没有责备我,反而和蔼地安慰我:教育的机会总是有的。她相信我,鼓励我第二年重来。我还记得外公曾经说过一句话:小孩子是最好的心理学家。只要你以身作则把他们管好,你就是最好的老师。几十年来,外公外婆恩爱如初,有太多的感人见证。在她们的钻石婚周年的纪念日上,本地电视台的记者问他们一句话:什么是你们长寿的秘诀?外婆的回答很简单:我们从来没有红过脸。他们遵守“十六字盟约”:互爰互助,互谅互让,凡事忍耐,彼此信任。

Image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岁月,周而复始,像箭一样地飞逝,一眨眼就跨越了四代人。外婆虽数年前已经回天家,但她的音容笑貌、她的美善、她的敬虔,永远让我们难以忘怀。我的家谱,实在是太一般了。没有显赫的世袭,没有达官贵人,没有洪门富豪,甚至没有教授学者。但我很感恩,神用衪那双巨大的恩手,托住了我们家一个多世纪,使我们在平凡里得享平安。有这一份平安与别人分享我已满足,也不枉收了外婆的这份礼物:一副产钳,一片爱心。谢谢您,我的好外婆!

Image

作者简介:岑大智

Loading

Click to access the login or register cheese Skip to content
x  Powerful Protection for WordPress, from Shield Security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Shield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