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语》- 北堂网刊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ChatGPT、新媒體、宣教與你我何干?

2023年 9月

发表日期: 9/2023

作者:安平牧师

 ChatGPT、新媒體、宣教與你我何干?

转载自《欧洲校園事工通訊》 

Vol. 49.2 (2023年8月31日)

安平牧师

過去十多年來,我一直專注在新媒體事工和網路宣教的開展和推動。坦白講,對於大多數教會而言,網絡新媒體只是錦上添花,且不說還有很多保持負面印象。直到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從武漢到世界各地,人們逐漸意識到恢復實體聚會可能遙遙無期,網絡宣教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三年過去,教會對新媒體和網絡宣教有了一些認識和體驗,其中一些成為發展的契機,線上線下有效結合,相得益彰,甚至有些教會實現逆勢增長。但有些淺嘗則止,隨著實體聚會的逐漸恢復,對網絡宣教的熱情也逐漸冷淡。如果是這樣,那就白白地浪費了這場疫情!

這場疫情帶來的改變,其實是對未來社會和生活的快進和預演,也加速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未來10年更多顛覆性新科技會層出不窮,大量進入日常生活場景,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將帶來更大更深刻的影響,教會和宣教也不例外。2022年年底似乎「橫空出世」的ChatGPT所帶來的震撼就是一個例子。在我看來,新媒體最大的意義在於:宣教不再是少數人的呼召和工作,而「人人宣教」成為可能和必須,教會和基督徒也因此可以更好地踐行主的大使命!

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

18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蒸汽機為基礎的機械化革命;19-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則使用電力能源為大量生產提供動力與支持,也讓機器生產機器的目標實現;20世紀後半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電腦和網絡為基礎的知識信息革命;而從21世紀前期就已經開始尚在進行中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則以各種新興科技的突破為特徵,如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虛擬現實和生物科技等等。同時也被描述成各種科技的融合,可以簡稱為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超連接革命。所以,ChatGPT絕非橫空出世,卻是一個大家可以更直觀感受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變化的標誌和開始。而對新媒體而言,大概在10多年前就可以體會這種衝擊和感受。

Image Not Found

顛覆傳播模式的新媒體

2011年7月發生的溫州動車追尾事件,是讓新媒體可以正式稱為新媒體的標誌性事件。在事件發生之後,所有新聞報道採用的第一個消息,都是來自出事動車里的一位乘客。他用智能手機拍了一張照片,配上簡短的文字說明,透過他的微博發了出去。沒有一家媒體能夠比他更快、更及時、更身臨其境地報道這件事,這是對傳統大眾傳播模式的顛覆。

傳播者和接收信息的角色定位和相互關係發生了轉變,傳播者由過去組織化媒體工作者、記者等專業人士和機構,擴展至每一個人,可謂「人人皆媒體」。傳播的信息由經過控管審核的主流意見,發展為豐富多樣、五花八門,同時又非常的個人化、個性化,而且是先發再審。傳播媒介平台也更加多元,從微博到微信,再到今天的抖音短視頻。新媒體是前所未有的傳播,使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等傳播類型完美融合,對社會議題、政治、思想觀念都產生重大的影響。對基督教的傳播、教會宣教,也是如此。其中最大的改變,不在於使教會有了平台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而更是使「人人宣教」成為可能和必須。

Image Not Found

從代表宣教到人人宣教 

主的大使命是給每個基督徒的,但是過去因為很多方面的限制,宣教往往只是少數人的事。甚至現在,當我們提到宣教,往往是指由教會派出宣教士到某個地方或者領域去,代表大家來宣教,而絕大部份信徒能夠參與的大都只是支持和代禱。但在網絡時代,特別是進入新媒體時代,「人人宣教」成為可能。

新媒體具有強大的整合功能。用戶所有的媒體需求,不管是收聽收看、閱讀分享、搜索互動,都可以在一個界面上完成。新媒體也是強大的門戶,各種信息資源的入口。我們透過朋友圈來瞭解遠處和近處的人,感知這個世界。同樣道理,別人也透過朋友圈來瞭解我們的生活和信仰,瞭解我們的信仰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塑造和改變。我們的朋友圈,和別人一樣曬美景美食、養生雞湯,還是清一色的聖經經文?甚至還有反智的陰謀論?無論有意還是無意,無論是好是壞,你我的朋友圈就是見證,就是傳播,就是宣教。

新媒體把巨大的禾場放在我們面前。我們有大學同學群、中學同學群、小學同學群、親友群,裡面都會有福音未得之民,而且都和我們有關係,朋友圈就是我們最大的禾場!新媒體也給我們提供了最便利、最有效、最能跟人接觸和連結的工具。

新媒體把宣教的門檻大大降低,但是信徒的宣教使命感卻需要相應地大大提升。宣教就是我們的使命,新媒體使我們不能推諉,也沒有藉口不參與宣教。

Image Not Found

需要宣教士的精神

講到新媒體宣教,通常會簡單以為:只要在朋友圈發發經文或者轉發文章而已。當然這很重要,但這只是第一步。用宣教的高度來看,每個時代、每位宣教士、每個領域所需要的態度和裝備都是一樣的。

宣教要過語言關。我們熟悉網絡語言嗎?熟悉微信、抖音的網絡語言嗎?這可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即便是抖音和快手,語言也不盡相同。我們願意花時間去學嗎?新媒體宣教似乎很簡單、很容易,但是想要做得好,一樣很難。

宣教要過文化認同關。當年到中國的西方宣教士穿漢服可以,但是梳辮子這一關,很多人就過不去。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盲點和局限,都需要我們去認識和突破。今天,很多基督徒都不屑於網絡文化、新媒體的淺薄碎片,也覺得它佔據我們太多時間,或者討厭新媒體上的嘈雜混亂。但這是否就代表我們可以輕視網絡文化,不去用宣教士的精神,去認真看待新媒體宣教呢?新媒體上這樣的嘈雜混亂,是否就是因為沒人真正在這片土地上深耕、扎根、耐心等候生命的成長呢?

宣教要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宣教是每個基督徒的使命。當我們成為基督徒時,就已經領受了這個使命和托付。而如今,新媒體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實踐平台。即便我們仍然把傳統的宣教定義為「宣教」,但在新媒體的宣教活動,可以成為我們最好的訓練和裝備,最直接和深刻的宣教體驗,從而成為有宣教意識,有宣教使命感的門徒。宣教要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當未信者和基督徒交往,看到基督徒和他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為同樣的問題掙扎,也看到基督徒並非不食人間煙火,離群索居。而信仰的實質,往往就是從基督徒面臨同樣的問題所做出不一樣的反應中表現出來的。朋友圈是最直觀、最典型的呈現。

如果教會要成為宣教的教會,僅僅差遣、打發宣教士出去是不夠的,更要成為宣教使命型的教會。在宣教使命型教會裡,弟兄姐妹們遵行神藉著聖經所吩咐的使命和生活方式。而教會為了神的榮耀,留意地按照神定規的方式,完成神交托的大使命。宣教,不能只是教會活動的一部份或小部份人的活動;宣教,要成為信徒的生活方式,教會,也理當成為人人宣教的教會。

Image Not Found

作者简介:安平,美國普世佳音新媒體傳播機構執行主任、宣教牧師。2001年開始福音廣播事奉,2013年加入普世佳音,專注新媒體事工的開展、推動和研究。2018年與海外校園聯合推出《網絡宣教課程》,2021年在良友聖經學院錄制播出《新媒體宣教》(2021)課程。

Loading

Click to access the login or register cheese
Skip to content
x  Powerful Protection for WordPress, from Shield Security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Shield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