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语》- 北堂网刊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一个美籍华裔神学院学生的反思

2023年 10月

发表日期: 10/2023

作者:卓亦凡

一个美籍华裔神学院学生的反思

作者:卓亦凡 
 翻译:唐雨鸽

2019年大学第一年的时候我开始拜访不同的教会。在那之前,我全部的教会生活都围绕在ACCCN(亚特兰大华人基督教会北堂)和ACCCNW(亚特兰大华人基督教会西北堂)这两间华人教堂里,几乎从未去过以白人为主体的教会。

那是我拜访的第五间教会。敬拜的时候就明显看出它与众不同。当我从楼上走下楼梯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孩子正在背诵海德堡要理问答:“却要将我和祂所有的选民都带到祂自己那里,得享天上的喜乐和荣耀

那时我还没听说过海德堡要理问答。后来得知,这位女中学生是一位教义问答的天才。到我大学毕业时,她已经记住了儿童信仰问答、威敏小要理问答、海德堡要理问答,以及威斯敏斯特大要理问答的很多部分。这个孩子虽然不能代表这间教会的所有孩子,但她却为这间教会如何重视儿童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那就是教会认真地看待圣经的教导,“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以后我接触了更多的伯特利长老教会(隶属于正统长老会 OPC),拜访了更多的会员家庭。我发现教义问答只是他们作为一个基督徒家庭,在每天和每周的家庭敬拜中的一个方面。这些家庭的父母每天都会和他们的孩子,不论新生婴儿还是成人孩子,一起做晨间和晚间敬拜。一个有着五个孩子的家庭,尽管哭哭闹闹,忙忙碌碌,仍然坚持每天敬拜。

Image Not Found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之前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呢?为什么从小在教会长大的我和我的朋友们,从来没有在家庭中学习过关于信仰的最基本部分呢?为什么我们的基督徒父母没有跟我们读过圣经,没有陪我们祷告过呢?为什么那么多家庭宁愿送他们的孩子去中文学校、游泳训练、小提琴课、还有田径比赛等等,却不带他们去教会呢?

后来教会的牧者和我都清楚地看到我大学毕业以后应该去神学院。来到神学院以后,我注意到周围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从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乌干达、塞内加尔、巴西、加拿大、秘鲁、厄瓜多尔和墨西哥来的人;有韩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有从阿帕拉契亚以及阿拉斯加来的人,还有很多别的地方的人。我甚至见过十个以上来自中国的学生。然而像我这样的美籍华人,我是唯一一个。

从小到大,我有过一个韩国牧师,还有过一个马来西亚青年牧师。在我大学校区的一个华人教会也有几位韩国牧师。神学院附近的华人教会有白人和韩国人做青年牧师。而我知道的美籍华裔牧师却凤毛麟角。

这并不是因为美籍华人寥寥无几,也不是因为华人教会屈指可数。华人教会的数目虽然不比韩国人教会多。但事实却是,华人教会不仅栽培不出几个传道人;而且,在我看来,培养出的基督徒人数大概也不多。

在过去的四到六年里,我思考了很多。我关注着亚特兰大华人基督教会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远远地我为好消息而欢欣鼓舞,也经常和你们大家一起为了服事当中的那些沮丧而忧伤。或许可以这样形容我对ACCC这个大家庭的态度:就像一个长大成人的孩子,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难免思虑过多。

思考一番后我得出了一些答案。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些事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或许我仍旧可以为教会成员和带领者们提供一些看见。以下我要分享的是从一些从长老教会所学到的东西,还有几件是我对比长老教会和华人教会所学到的事情。

从这些传讲福音的长老教会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是他们重视“在主里”培养孩子。他们通过神学和实践这两方面去完成。

  • 首先从神学方面,他们相信孩子是“圣约中的孩子”,是教会肢体的一部分,理当按照神全备的旨意对待和门训他们;而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停留在福音最基础的部分。向孩子讲授教义就能帮助他们回答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趁着孩子还小就为他们建造一个基督徒的世界观。如果我们不门训孩子,世俗文化就会“门训”他们。在这一点上我们华人教会应该深有切肤之痛。
  • 其次,在日常实践中他们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在主里养大他们的孩子。他们对耶稣的信心带领他们在信仰上愈加成熟,而其中一个部分就是门训他们的孩子,并通过圣经引导他们的道路。他们主动与孩子一起读圣经,祷告圣经,唱圣经。他们看到大使命的呼召不仅仅要在家庭以外被遵守,还需要在自己的家里被满足。

相比较我们的华人教会,我们最大的困难是大多数华人教会成员都是新的信徒。在美国的华人会众当中,最常见的见证就是他们来美之后,要么在团契里,要么在退休会上,要么在敬拜中找到了耶稣。而韩国教会的信徒大多在来美之前就已经信主了。

信主晚的情况一般会造成两个问题:一个在父母身上,一个在孩子身上。信主初期的父母对基督信仰不够成熟。教会里缺乏成熟基督徒生活的模版。他们对于基督徒应有的生活方式和非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别并不了解。在养育孩子方面尤其如此。基督徒父母信主后若没有改变教养孩子的方式,那么他们的美籍华裔孩子长大后跟非基督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父母信主晚还面临着另一个更困难的问题:要在家里建立全套的信仰生活并让孩子接受往往为时太晚。那些尝试着开始做家庭敬拜、带孩子去教会和青年团契、和孩子一起祷告的家庭常常会面临来自孩子的强烈抵触。很多家庭中的父母成为基督徒时,孩子已经在五年级到十年级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嗜好社交媒体、沉迷电子游戏、崇拜学术偶像、吸毒,以及狂热运动……这些世俗的习惯已经养成。说服孩子在新的生活规律中去尊从并顺服父母是相当困难的。如果父母亲只有一个信主,如果婚姻关系本来就紧张,如果育儿方法过分严厉和缺乏智慧,那么叛逆的行为便如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Image Not Found

那么华人教会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如合严肃地对待福音向我们下一代的呼召,好让我们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不会成为现代版的士师记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1. 应该鼓励所有的父母们更深刻地理解福音对基督徒日常生活中的要求,尤其是养育孩子方面的要求。牧者应该在讲台上强调福音对华人会众生活各个方面的要求,包括对养育孩子的。当告诫父母不能单纯依赖每周两小时的青年团契去门训他们的孩子;要向父母示范如何在家中竭尽全力地把主的信息灌输给孩子。
  2. 应该努力指导有幼龄孩子的家长建立日常的家庭敬拜,让这个规律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塑造出孩子的品格和世界观。
  3. 对于有年长一点孩子的家庭来说,应该鼓励他们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每周三十分钟的灵修安排不了吗?饭前祷告困难吗?但愿没那么挑战。
  4. 作为一个教会,从年轻的到年长的,都应该为教会里的孩子祷告;对毕业的孩子们也应该如此。我们要为自己的孩子祷告,也要为别人家的孩子祷告。
  5. 应该鼓励那些正在挣扎的家庭向那些为数不多,但门训孩子卓有成效的家庭学习。
  6. 作为长期考虑,如果教会的会众不够成熟,与志同道合的白人教会合作是一种可能。 虽然这可能不现实,也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我已经看到少数族裔教会与白人教会有效地合并,包括伊利诺伊州惠顿市蓬勃发展的 Wellspring Alliance教会,以及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的麦迪逊华人基督教会和 Providence OPC的合并。前者有一个英语会众;后者有两个会众:一个更成熟的英语会众,以及一个中文事工。更成熟的英语会众不仅可以帮助父母,还可以帮助年轻人在成熟基督徒的环绕中成长。

我祷告,这些回忆、问题、以及行动事项对于家庭和教会,乃至那些像我一样,正在反思自己成长的青年人来说是有帮助的。我祷告,愿亚特兰大所有的华人教会,发扬你们在传福音上表现出的极大热情,迈向成熟和敬虔,成为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典范。

作者简介:卓亦凡,宾夕法尼亚州威斯敏斯特神学院,道学硕士二年级在读生,在亚特兰大北部郊区长大。

Click to access the login or register cheese Skip to content
x  Powerful Protection for WordPress, from Shield Security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Shield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