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ing Recipes
Trending
耶稣基督生平
2022年 12月季刊 发表日期: 12/2022 作者:张英 在《马太福音》绪论部分(见太1:21-23等),清楚地记述了耶稣降生在伯利恒,来到世间, 拯救世人。他又经历希律王追杀,随父母约瑟和马利亚逃至埃及,最终,回到拿撒勒居住,经历了他的早年-幼儿期阶段(见太2:21-23等)。 在这之后,他继续住在拿撒勒,度过了近30年,即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也就是拿撒勒人耶稣的由来,这正是我们所知道的耶稣生平的第二阶段-预备期。这一年期间,他接受了施洗约翰的洗礼,也胜了魔鬼的试探 (见太3:11-13等)。 紧接着,他离开拿撒勒,到了海滨城市迦百农,在那里,他走偏了各城各乡,医病赶鬼,传讲天国的福音,“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太3:2)施行拯救,这是他的全新传道阶段-声望期 (见太4:18-20等)。 这之后,施洗约翰被杀,他从这里第二次南下,即由迦百农,经拿撒勒,穿越约旦河,经过比利亚地区,再过约旦河来到耶路撒冷,就是耶稣受难的地方,即他的第四阶段-受难期,他遭弃绝,受逼迫,为了把我们这些罪人拯救出来,他甘愿被钉十字架,受死。(见太14:24-32等)。 但耶稣没有受到死亡的拘禁,他战胜死亡,从死里复活,并向门徒颁布大使命,叫他们往普天下去,传大好的消息,即福音给万民。他从死里复活了,也是他在世的最后阶段-复活期(见太28:16-20等)。…
吃得苦中苦
2023年 7月 发表日期: 7/2023 作者:冯欣 1. 刻入骨中的旧观念: 最近在微信群里看到了一则让人跌破眼镜的帖子: 一位在新西兰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以中国谚语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为题,写了一篇论文,被教授判了“零”分。论文说:“吃得苦中苦”就是自己 “当牛做马”,而“人上人”,就是让别人“当牛做马”。教授质疑,为什么要做“人上人”?为什么要将你的同胞划为三六九等?人与人之间难道不应该平等吗?难道应该遵循动物界的丛林法则来建立丛林社会吗?” 教授这一连串的问题仿佛灵魂的拷问。我们这些在中国长大的,不是从小就被灌输要成为“人上人”吗?这个谚语已经深深刻进了我们的骨子里,是我们人生励志的口号,成了大多数人潜在默认的价值观和奋斗观。 笔者在此并不是要讨论这个谚语的对与错,只想通过这个例证,谈谈基督的信仰和价值观。 2. 新旧三观起冲突 信主前,我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套得牢牢的,一心想着个人奋斗,出人头地,做“人上人”。信主后,心灵受到的最大冲击,就是认罪悔改,重生得救。心灵得到了真理的光照,我学会了祷告,读经,敬拜,学会了彼此相爱。神的话语好比涓涓细流,一点一滴地灌进我被罪污秽的心里,让我开始“心意更新而变化(罗12:2)”。然而,生命的改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旧的生命逝去,新的生命成长。沟沟坎坎,风风雨雨,最难的恐怕就是深嵌在心灵当中的旧价值观。 最近在教会主日学讲授《路加福音》第6章时,我和同学们一起热烈地讨论了这个主题。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路加福音6:27-30)”…
God’s Purpose Realized Even During the Covid-19 Lockdown
2022年 8月季刊 发表日期: 8/2022 Author: Pastor Sion Do you remember the COVID-19 lockdown period? It wasn’t easy being…
恩语 (2022年12月)
本期简介: 北堂2022年的主题是“爱神、爱家、爱教会”,神就是爱,在祂完全的爱里没有惧怕。在疫情反复不定的时候,主日聚会人数日益增多,团契实体聚会也渐渐恢复;不仅老朋友陆续回到教会,让人感恩,而且每周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牧者的话”中,郭冬建传道更新心灵鸡汤,根据圣经告诉我们:《人生可以重来》 ,“因为人可以重生”。“盼望我们基督徒,不要只是说:‘我重生了’,而要活出重生的生命!” “宣教无国界”里,母堂Cindy姐妹为《亚特兰大家门口跨文化宣教》献上感恩,鼓励弟兄姐妹“把握时机”,关怀难民,忠心祷告,积极参与跨教会的穆斯林宣教。无独有偶,宣教士Roger Lam分享平安的祝福和他亲历穆宣的感悟:《穆斯林如何成为耶稣的跟随者?》因为他们从三方面看见神的爱:在家里读圣经被圣灵感动,在营商宣教中认识基督,但最有影响力、也最困难的是:基督徒活出基督的爱,以生命影响生命。 “主内生活”里,北堂诗班报道《飞舞的旋律、让赞美飞扬》,回顾10月1日联合诗班《重生、得救、盼望》音乐布道会,见证分享因着爱,传道呼召传扬爱,寄语展望包含爱。同时,弟兄姐妹的爱心在认识神的知识和见识上增长,深度思考《耶稣为什么行神迹?》,欢然读圣经和基督生平,热心参加主日学,结伴同行实践真理,《在彼此相处中活出福音生活》,减少冲突,彼此接纳,彼此饶恕。 “感恩见证”里,最近受洗的六位弟兄姐妹,述说不同的恩典故事,感谢赞美同一位主。愿我们因着十架爱,活出重生的生命,在2023年“饥渴慕义,活出基督”!
Post Grid #1
受洗见证 (王松)
2022年 12月季刊 发表日期: 12/2022 作者:王松 我的出生地山东青岛市是一座漂亮的海滨城市,这里有德国人建造的基督教堂,我对基督教既熟悉又陌生。我的家庭是信仰佛教,相信因果报应和世间的轮回,仿佛家里供奉着偶像就可以保佑一切平安。我一度认为我所追求的真理就是这样的,稀里糊涂地度过韶华。2021年的秋天我和朋友的交谈中,他总是告诉我圣经上的话语,上帝已经告诉我们,但是我们又不去遵守祂的话。我很好奇,因为我没有读过圣经,我朋友送给我一本。刚开始看旧约的时候,我就当看历史书一样,突然有一天心里有一个想法,我要来教会,看看教会是个什么样子。 教会的地址存在我手机里有6个月,最初我是替朋友打听到地址,朋友没有来。在6月的第一个周日我来到教会,所有的人与我而言都是陌生的,但是所有的人脸上都是充满爱、笑语盈盈。我坐着听赞美诗、听牧师布道,我的眼里慢慢湿润了,我不明白我为什么会这样。聚会结束后我发信息给我朋友,他说“上帝拣选了你,圣灵注入你的身体,你以后不会忧愁了”。我开始每个周日来主日崇拜,开始追求上帝,是衪给了世人真理。第三次去教会,我就果断地做了决志,我要在生命的剩余时间里跟随上帝。在我做决志的那天正好是父亲节,我决志的时候我朋友发现一只小鸟飞到他家门口撞在门上死了。我说你不要难过,那个时刻我正在做决志跟随上帝,我知道主会看顾我。 我做任何事情都犹豫不定,但是信上帝、跟随上帝,我是一点都没有犹豫。我最初从福音班学习,看到很多长老和讲员放弃周日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时间,给我们布道让我们感受到上帝无私的爱。我过去固执地认为我身上没有罪,通过学习和听主日学,我明白了我是有罪的人。上帝爱世人,把祂的唯一儿子给我们,用祂的宝血和肉体洗清我们的罪。耶稣明明知道衪的一个门徒要出卖祂,祂还谦卑地给每一个门徒洗脚。这只有上帝才可以做到这样。上帝告诉我们“爱人如己”,我是爱自己多一些。反观我自己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评判别人,总是在乎自己的脸面。我脑袋里面不好的想法也是一种罪,听到这些我真的觉得很惭愧。我开始雷打不动的每个周日来教会参加团契活动,感受到别人爱我,我也去做一个爱人如己的人。 我个人觉得有必要参加教会的活动,可以多聆听神的话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在福音班,我记得郭冬建传道说过一句话“祷告暂时不一定能改变环境,但一定能改变心境”。是的,我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会做祷告,慢慢地我发现我的内心越来越平静。成为一个好的基督徒要认真学习圣经里面的话语,我们要让他人感受到基督徒每天生活在有天父的关怀中,我们是喜乐和健康的,让他人从我们身上能看到上帝的样子,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谦卑的人,宇宙万物所有的荣耀都归给神,哈利路亚!让和我有差不多经历的人早点认识上帝,因为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上帝会给每一个人开道路,指引我们前行。求主赐福美国,赐福教会里面被病痛折磨的兄弟姐妹,求主保守他们的身体。阿们! 作者简介:王松
受洗见证 (李晓钧)
2022年 12月季刊 发表日期: 12/2022 作者:李晓钧 弟兄姊妹晚上好! 我是李晓钧,2016年9月全家从江苏搬到亚特兰大。我的信主见证已经登在《恩语》8月刊上,写得比较啰嗦, 今晚只有7分钟,没办法照本宣科,所以在这里就分享其中的一段: 金融行业里有句话:市场就是“上帝”。下面我就说说自己是如何在与市场这个“上帝”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到真的上帝的。 …
信主见证 (陈莉皎)
2022年 12月季刊 发表日期: 12/2022 作者:陈莉皎 《诗篇》16:8 “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边,我便不至摇动。” 弟兄姊妹们,大家好! 我叫陈莉皎,1976年出生,来自江苏宜兴。 我的信主历程平平淡淡,好像本来就有一条路在那里,让我走上去一样。 …
十年踪迹十年心 (刘倩雪)
2022年 12月季刊 发表日期: 12/2022 作者:刘倩雪 兄弟姐妹大家好! 我叫刘倩雪,来自河北。 我今天在这里做见证内心是平静的,喜悦的。我的受洗见证之路比较自然平淡,没有惊心动魄的经历,生活也没有发生重大转折。所以我觉得我是幸福的,我受洗只是圣灵感动,我觉得是时候归主了。 我和先生是2010年来的美国。我们到美国的初站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大学城。镇上有很多中国人,大部分是留学生,访问学者。大家时不时会去中国教会,参加一些教会的活动。第一次去教会是一个朋友带着去的。朋友也不是基督徒,但他说可以去看看感受一下。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基督教的我来说,教会是带着神秘和神圣色彩的。 第一次去教会,印象最深刻的是教会里的人都很热情、友好,而且觉得他们对你的好是没有目的不求回报的。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心里很受感动。当大家唱圣歌的时候,我观察四周人脸上的表情又是那么的虔诚,有人甚至高举双手泪流满面。当时这些场景对我来说真是觉得震撼异常。第一次去了教会之后感觉并不排斥,再加上去教会确实能让人内心变得平和,所以之后周末也会去教会唱圣歌听牧师讲道,很多时候还是很受启发的,也会不定时参加一些教会的活动。 后来通过朋友介绍参加了一个教会组织的Bible Study课程,是一对美国夫妇教课,主要是讲圣经上的内容并对所讲内容进行讲析。虽然当时由于从小接受的教育和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对圣经上的有些内容不是很能接受,但还是很喜欢学的,觉得这是一本引人向善的好书。也非常喜欢老师讲课的方式,和通过圣经上的内容延伸出更贴近生活的一些道理,内心很受触动,自己也会不自觉地跟随圣经上的教导来行事。可以说这是我接触圣经的启蒙,后来因为生小孩回国等各种原因中断了学习,现在想想还觉得遗憾。 再后来因为先生换工作搬家来到亚特兰大,也去了其他的教会接触到更多的兄弟姐妹,对教会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最后搬到Suwanne,进到耶利米团契,遇到了大庆老师、戴洁姐。他们对教会和团契的热情和付出,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触动。他们也会问我的想法,时不时地推动我一下,我觉得也许这就是神给我的一个机会。遇到一群这么好的兄弟姐妹,给了我这样的环境让我更了解神更亲近神。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穿越风暴的信心之旅
2023年 4月 发表日期: 4/2023 作者:丁焱 2023年3月25日 提起风暴,也许没有人比约拿更有发言权了。神呼召约拿去尼尼微城,宣告即将到来的灾难,呼唤城中居民认罪悔改。为了逃避神的呼召,约拿却登上一条驶向与尼尼微城截然相反方向的船。神则兴起风浪,后面的故事,大家就都很熟悉。约拿被一条大鱼吞到肚子里,濒临死亡的经历让他谦卑下来,呼求神的拯救和带领。同样,当我们试图逃避神的呼召、偏离神为我们所预定的方向时,神用我们生命中的风暴让我们回到祂为我们设立的轨道。风暴的根源,可能来自堕落的世界、属灵的征战、错误的判断,甚至神的管教。与约拿的情形相类似,神彰显祂的怜悯,将我们从风暴中拯救出来,并把我们带回正确的方向。回首过去的三年,北堂经历了建堂20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风暴,学生事工的同工们共同见证了神如何带领我们在风暴中走过这段信心的旅程!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三年前疫情爆发前夕。时任青少年主日学协调员的我,刚刚完成一季教学任务。《疫情居家令》发布时,春季主日学才开课两周,经过最初的混乱,当青少年主日学于 2020年4月恢复时,出席人数从60多人骤降到20多人。6月学生事工传道离职的消息,更是让我们倍感雪上加霜。《从青少年主日学出勤率谈起》这篇文章写于2020年6月19日 (发表在《恩语》期刊2020年8月),也就是教会为回应学生传道离职、召开学生家长大会的第二天。会议期间,有关学生事工各样活动的出勤率被屡次提及,这个问题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居家令发布之前有多少同工在主日学服事呢?平均五个人分别教五个班,他们必须连续教一个季度,整整13周。自在线教学开始以来有多少同工呢?两人,即学生传道和我。 传道离职,同工短缺,风雨飘摇之中的学生事工将何去何从?神啊,你在哪里?为何对我们的困境掩面不顾?茫然无措的我来到神面前反思,有一段经文不断在我脑中浮现, “…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利米书》1:10)” ,神显然想要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祂的信息是如此强烈而明确。像约拿一样,一群青少年父母在风暴中谦卑下来,发出一篇告教会全体会众书,呼吁青少年父母和全体会众来到神面前认罪悔改(《恩语》期刊2020年8月)。我们呼求神,神便拯救我们。2020年秋季开学前夕,我们已经有3位老师和6位助教加入教学团队,师生比例是前所未有的高。 神使用风暴将我们带回祂的轨道和计划,那就是在祂话语的根基上建造和栽培。 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的我们却并不知道,这些困难只不过是教会后来经历更大风波的前奏:三位长老离开以及主任牧师辞职之后那段艰难的时日,教会领袖们经历过许多深夜会议、激烈讨论和不眠之夜。尽管这些难处环绕在我们周遭,整个2021年,青少年主日学持续增长至平均30名学生和11名同工。每个主日,一群忠心的弟兄姊妹和我们的孩子们,不受环境的干扰,专注于神的话语。“基石”这首歌的歌词非常贴切地表达了我们当时的处境: “当黑暗似乎遮住祂的脸,我所依靠的是祂不变的恩典”,神是我们在暴风雨中紧紧依靠的锚。 2021年8月,回应英文传道辞职的危机,学生事工向全教会发起40天禁食祷告活动,…
神赐我化了妆的祝福
2023年 4月 发表日期: 4/2023 作者:申兆菊 我叫申兆菊,大家都叫我菊子,2005年受洗信主。 我家有四个孩子。先是老大被学校评估为语言发育迟缓,从四岁到八岁一直上语言矫正课。老二在三岁时也开始上语言矫正班。2013年那一年他五岁,被诊断为亚斯伯格症(自闭症谱系的一种)。同年,才三岁的老三也被诊断为轻至中度自闭症。老四在四岁的时候被学校评估为多动、发育及社交迟缓。这四个孩子,在外人看来,聪明帅气,健康活泼。如果是在中国,除了老三可能会有相近的诊断外,其他几个都应该属于活泼好动的正常孩子。 当得知几个孩子的诊断以后,我感觉命运突然翻转,一下子变成了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我就象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突然家道中落,被迫送到少林寺去学功夫的小朋友,每天边哭边练功。哭,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练功,是因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我读书读到博士,本来有个薪水不高,但相对稳定的工作。我做得虽不好,却从来没想着改变,因为无论自己还是别人都觉得这样挺好。2013年命运的翻转,让我感受到巨大压力。四个孩子在财务和时间上都给我极大的挑战。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们,我下定决心,彻底转行,进军房地产行业。现在回过头看,我的这几个有自闭倾向的孩子是神给我化了妆的祝福。进入房地产我才搞清楚,我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做好的事情是什么;才有信心安顿好孩子的情况,才有可能成立“真爱力量”非盈利机构,才有能力去帮助更多跟我有类似情况的家庭,才逐渐开始把神给我的祝福转化成对他人的祝福。 自闭倾向主要表现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不擅长社交。这些表现其实不都是坏的。这些年来我逐渐地在社交上不参加不喜欢的活动,不见不想见的人,不说不想说的话,不做不想做的事,不在乎别人的看法,遵从自己的内心。在穿衣,吃饭,锻炼以及生活安排上,我也特意建立刻板的模式。慢慢地,很多事情都成了下意识的行为,不再烧我的脑、不再浪费我的精力。在兴趣爱好上,我采取断离舍的方法,把它们缩小到几乎没有,每天心心念念的只是房地产工作–我的收入来源,和自闭症孩子–我作母亲的责任。 经过十年磨练,今天的我如果去做专家评估,估计也成了有自闭倾向的人。而实际上我不过有意识地通过靠拢自闭症的方式由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更高效、更专注、更有能力的人。我觉得这些改变都是好的,都是蒙神祝福的。在改变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大量的爱、支持、感动和温暖。上帝的安慰和祝福,成为我生命中的亮光,而我是我四个孩子的亮光。从此我的生命中有了更多与人的链接和共情的能力。…
Jesus: the Wonderful Counselor
2023年 5月 发表日期: 5/2023 Author: Paul Hilgendorf I come from a family that was economically well off,…
以夏天之名 (含音频)
2023年 6月 发表日期: 6/2023 作者:朱临湘 音频朗读:王鹏 姐妹 In the name of summer Lyrics & Music by Lixiang …
我的见证 (杨多立)
2023年 5月 发表日期: 5/2023 作者:杨多立 彼前团契 杨多立 我是中国大陆来的,因为从小在无神论的环境里长大,所以对基督教的认识一直很少。我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生,父亲出生贫寒,读了几年私塾,爷爷就让他回家种地,认为他只要会算个帐,认得自己名字就行了。但是,我父亲不甘心,一直在半工半读,先读了不需要交学费的长沙师范,又考上了湖南大学。在抗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他决心投笔从戎,又报考了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六期交通科读了两年之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取官费留学,学成回国后即参加抗战。我的母亲是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中学读的是教会学校,对基督教有一些认识,但不知她是否信教?因为她从来没有跟我们说过。当时的政治环境让我的父母都谨小慎微,生怕说错一句话,被批斗、被劳教。父母亲因种种原因留在了大陆,让我从小就一直背着“家庭出身不好”的沉重包袱,觉得前途渺茫。自卑的我一心只想把学习搞好。但即使成绩优异,也看不到出路。 从小到大,我经历了很多次运动,包括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下乡等。我是六六级的高中毕业生,当时毕业考都巳经过了,也通过体检,只差升学考了,大学正在向我们招手的时候,文化革命开始了,学生都停课闹革命。我们不仅不能考大学,白白担误了三年,还要到云南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地区当知青。我们六届中学生,从初一到高三,全部都必须下乡当知青,如果不下乡,就没有粮食户口了。读初一的妹妹也和我一起下乡插队,因为没书可读,初中只读了一年,就成了知识青年。当时,我觉得前途无望,一辈子只能呆在农村了。幸运的是,三年之后,我被招进工厂当了学徒,第一年每月15 元,第二年每月17元,第三年每月19 元,整整干了三年学徒,1974年起,每月才有36元可拿了。 1977 年,终于恢复高考了。但是,我刚生了女儿,又因出身不好,不敢报考,1978年,我终于鼓起勇气,悄悄报考了,不敢告诉工作单位,怕考不上,还会因此丢饭碗,丢了36元的月工资。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不再強调家庭出身,巳有两个孩子的我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还被当时的报纸报道过。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大学教书,也靠自己的努力成为教授,但我依然是无神论者,也不参加任何党派和组织,无论什么事情,都觉得只能依靠自己。 最高兴的是,我的两个女儿顺利长大,她们读完大学和研究生以后,21 世纪初前后相隔一年出国。我的两个女儿都是基督徒,因此我也接触基督教很多年了。从2012 年始,我每次到美国来,都会跟着女儿一起参加主日崇拜,参加姐妹会活动,但说实话,我对基督教的了解仍然不多,没有往心里去,住半年就回国,与信仰基本脱节。记得2017年在尔湾,小女儿教会的两个姐妹来找我,开门见山就问我:你承认你是罪人吗?我心想,我又没做什么坏事,一直诚恳对人,怎么就成了罪人了?因为我不接受,就不想跟她们聊了,她们再说什么,我也听不进去,后来不了了之。但是在国内,我亲眼看到我同学的儿子从酗酒、打架斗殴、被关押,直到信教以后的改变,我同学在儿子的改变中也得到了平安喜乐,成为教会的活跃分子。我有几位高中、大学同学信教后,跟我也经常在一起谈心,让我慢慢对基督教有一种亲近的感觉。 2019年,我和几个高中同学到土耳其旅游,到了以弗所,还到了洞穴教堂,非常令我震惊,简直难以想象:那时这些基督徒在洞穴教堂里的艰苦生活,虔诚的信徒在洞穴教堂里绘制的壁画深深地打动了我!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支撑下去啊?现在,我们都要靠铁制的楼梯上上下下,不知道当时他们是怎样开凿出这些洞穴,并且把它弄成一个个如此神秘、神圣的教堂?如果没有神的指引,简直太难了!…
About 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