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语》- 北堂网刊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聆听《恩语》的声音
Getting your Trinity Audio player ready...
从无到有
作者:陈济祥 长老
日期: 10/19/2025
类别:主内生活

最近在飛機上看了2025年新版的電影《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劇中男主角依舊英勇機智,上山下海,克服萬難,完成任務。我從小就曾為同名的電視系列片深深吸引,那時電視台將其翻譯為《虎膽妙算》。我喜歡看劇中隊長挑選隊員、分配任務、精心策劃;隊員們發揮團隊精神,精準地執行命令,最後以智取勝,圓滿完成任務。我非常佩服他們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雖然明知困難重重,仍勇往直前,而奇蹟也往往發生在執行任務的當中。

Image Not Found

這讓我想到北堂成立至今,已邁入第二十五個年頭。起初,三位長老帶領著十幾個家庭,離開母堂,建立了今天的教會。從人的角度來看,那無疑也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然而,我們憑著有限的信心,依靠神無限的恩典,讓祂成就了祂自己的事工。藉此時機,姑且讓我以當年財務執事的角度,回顧一下北堂草創時的二三件事。

教會的預算

最初我們沒有自己的教堂設施,所能安排的事工有限,大部分開銷都花在場地租借和基礎器材的購置上。教會人少,支出也少。第一年的預算大約只有10萬元,其中還包括了母堂弟兄姐妹奉獻的一筆開辦費。感謝主,大家省吃儉用,量入為出,財務並未遇到困難。

Image Not Found

請款單的起源

在丁長老的安排下,我在母堂財務部門見習了整整一個月。每個主日下午的四個小時,我都關在小小的財務辦公室裡,學習如何清點奉獻金額,如何處理各部門的開銷和入帳。

奉獻部分還算簡單,現金與支票分開處理,只要確認弟兄姐妹的奉獻,如實登載即可。但各部門的請款申報就複雜多了。母堂當時的制度是──同工們直接向教會請款,而財務同工必須根據申報內容,用自己的判斷將支出歸入相應的預算編碼中。若無法分辨款項的用途,就歸入「雜項」。四個小時裡,登記奉獻只需半小時,其餘三個半小時都耗費在入帳細節上。

經過一個月的煎熬之後,我決定想辦法給自己多留一些青春歲月。於是,延至今日使用的請款單(expense form)制度就這樣誕生了──讓各部執事對自己部門的財務負責,財務同工只需審核即可。

起初的網頁

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還沒有今天這般成熟,但一些同工已經意識到了教會網頁的重要性,於是我們花了幾百元登記了 www.acccn.org 這個網址,不過並沒有真正的使用它。第二年開同工會時,因為網站尚未使用,每年要付費登記才能保留,文書執事就提議刪除這項預算。我不同意,極力反對。

Image Not Found

後來雖然預算保留了下來,但爲了顯示這幾百元沒有白花,我去買了一本《Learn HTML in 72 Hours》的書,學了一些皮毛,勉強拼湊出了一個簡單的網頁。除了入口頁面外,只有兩頁。若點選《教會週報》 會看到掃描的週報內容;若點選其他項目,就會出現「施工中」的圖像。每逢主日下午,我都要記得上傳當天的週報。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好幾年,直到有具備網頁設計恩賜的同工接手,網站才逐漸走上正軌。

大堂的座椅

2005年,我們搬入了今天的教堂。全教會的弟兄姐妹、大人小孩都興奮無比,衷心感謝神的恩典。關於建堂的點點滴滴,大家都津津樂道,其中有一段「大堂座椅」的小插曲,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

當年的建堂預算編列得相當仔細,卻不知為何竟漏掉了大堂座椅這一項。想想看,我們總不能讓大家像初代教會那樣站著聚會吧! 大家都開動腦筋,獻計獻策。丁長老更是多方打聽、四處奔走、問價比價。一把椅子的賣價加上安裝,從200多元到500多元不等,拿500張椅子算一算,價差可從10萬元到30萬元左右。為此,同工們迫切禱告,求神預備。

教會同時也發起了座椅的認獻活動。大家都迫切禱告,湧躍奉獻。感謝主,祂聆聽了我們的禱告,回應了我們的祈求,透過建築師傅弟兄,找到了一家願意以接近成本的價格出售的廠商。不僅如此,還提供不同的顏色和款式讓我們挑選。為了經久耐用和美觀的緣故,我們並未挑選最便宜的那一款,而寧願多花一點保證質量。

Image Not Found

目前大堂右邊最後一排有兩把顏色與樣式不同的椅子。它們是當初我們沒挑中的樣品,供應商懶得收回,就留下了。

感謝主的恩典,二十年來,大堂的椅子沒有故障、沒有污損。弟兄姐妹懷著感恩的心態小心使用,大堂內嚴禁飲食的規定,都保護了這些椅子,使它們能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狀態。

結語

回顧北堂過去這二十五年所經歷的路程,雖然起起伏伏,但每一步都能看見神的作為與帶領。我們這些同工只是神手中的工具和器皿,當我們願意為神多付出一些的時候,祂就透過我們完成祂的計劃。

但願我們都能體貼神的心意,緊緊跟隨祂。而「體貼神的心意」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靠著實際的禱告操練。911 事件發生後,禱告會的參與人數比例達到了高峰──無論英文堂还是中文堂,週三禱告會都有超過60%的人到場,遠比現在實體加線上禱告的比例高出許多。

Image Not Found

有人說,禱告是教會的發電廠。透過禱告,我們才能更了解神的心意,更聽見和看見教會的需要。在現實世界裡,唯有神垂聽了我們的禱告,才能把「不可能的任務」變成「神必成的任務」。願弟兄姐妹們繼續在主裡同心禱告,讓神透過北堂來點亮我們的社區,榮神益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Click to access the login or register cheese
x  Powerful Protection for WordPress, from Shield Security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ShieldPRO